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一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中国无产阶级身上。据此回答21——23题。中共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后来,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党在哪次会议上对这一目标作出了调整
A.中共二大 | B.中共三大 | C.八七会议 | D.遵义![]() |
遵义会议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其原因是:
A.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
B.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处理自身问题 |
C.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指导 |
D.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渐
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
B.蒋介石![]() |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
西周初年的土地情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西周末年诸侯国之间“夺田”、“争田”现象不断发生,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王室衰微 |
B.王室所占有的土地有加强趋势 |
C.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
D.土地私有制发展 |
下列有关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已经没落
②在经济领域已经出现新旧冲突的征兆
③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顺利发展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中国古代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对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B.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
C.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
D.导致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