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川幕府承袭了丰臣秀吉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强制农民以户为单位,把他们直接控制在幕府或大名的统治之下。农民必须永远附着于土地,土地不得买卖或转让……
—— 朱寰 :《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 …(18世纪末)各地农村里,称作土田的肥沃土地,都在富人手上;留在穷人手里的,只有收成不好的下田。……至于连下田都已丧失了的人家,只能去做佃户;依附在有钱地主的下面,耕种田地。佃户种出来的米,一起都要缴纳地主。……在上述的情况下,既有了田连阡陌的人,也就有贫无立锥之地的人。……
—— 日本小说《世事见闻录》
材料三 尾西西大海道村的喜兵卫为例,在1829年(文政12年),只拥有土地124,466石,但由于经营生产条纹布的手工工场和染房,并从事贩卖布匹和棉纱的商业活动,他很快就发财致富了。1839年(天保9年),他已拥有土地364,622石;1865年(元治2年),增加到576,356石……,他已成为村内最大地主。
—— 伊文成 :《明治维新史》
材料四 日本开国以后日益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经济上,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进口商品以工业品为主,棉纱、棉布、食糖等如潮水般涌入日本,这使日本来就十分薄弱的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人民版中学历史课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五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 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1)根据上述材料,该研究者认为日本政府在德川幕府统治前期、明治维新前夕、明治维新时期的土地状况分别是什么?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结合19世纪日本的经济、政治状况,说明推动日本土地制度出现变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3)结合所学,探究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土地制度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4)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相关材料。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思潮 |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
主要原因 |
洋务思潮 |
“中体西用” |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
维新思潮 |
||
新文化运动 |
||
文艺复兴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并指出他们所处时代的特征。 (6分)
(2)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华盛顿血战七年,赢得美国独立,被美国民众尊为国父。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华盛顿为独立而争,先生为三民主义而斗,四十年如一日,几死者十余次,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卢绍稷《东西两国父》
材料二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列宁选集》1972版第三卷
材料三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
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四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
印度衰弱
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拿破仑是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典型代表。作为法国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他是怎样建立个人独裁的?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华盛顿和拿破仑有什么共同举措?
(3)材料三、四中孙中山、甘地从事斗争的手段有什么共同点?他们选择这种斗争方式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4)华盛顿和甘地领导的斗争有什么共性?从手段和结果分析其差异性。
请结合下列在展览会上摘选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展览一:公元前六世纪—公元前五世纪中西文明的对照
展览二: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存在对西学的争论
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1)下表是展览中对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人物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人名 项目 |
中国孔子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
时代 特征 |
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礼崩乐坏;百家争鸣。 |
|
思想 观点 |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是理性政治动物;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等。 |
|
地位 |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的精神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孔子被尊称为圣人 |
(2)请比较并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
“文明的进程就是一部人类不断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历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的,有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了……”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第六条法律是公
共意识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第十七条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
材料三:“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联合国宪章•序言》(1945年10月)
材料四:1999年1月,美国以武力强迫科索沃冲突双方依美国的方案到法国的朗布依埃进行谈判。谈判中,南联盟表示其他条款均可接受,只有北约军队进驻科索沃这一涉及南领土主权的条款不能接受。谈判最终破裂,北约于是迫不及待地对南联盟动武。3月24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将南联盟拖入战争的深渊。科索沃战争的规模虽属局部,但影响却十分深远。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受到了粗暴地践踏,联合国的权威大大受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了干涉别国内政的危险先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恣意妄为。
------肖璞 一兵《科索沃战争告诉世界什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卢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是如何阐明“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3)在“争取人权”方面,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欧美和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4)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人权问题国际化”,试结合两则材料对此作出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