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学家分析,金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金鱼有多对相对性状如眼型有正常眼、龙眼等,尾鳍有单尾鳍、双尾鳍等,体色有灰色、紫色等。
(1)某科学家分析,一条纯种雌性金鱼一条染色体基因发生了突变,由正常眼突变成为龙眼,用该金鱼与正常眼雄鱼杂交,F1雌雄金鱼中均有正常眼,也有龙眼。则在龙眼和正常眼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
(2)(1)中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否确定控制眼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体上。 。
(3)假设已经证实控制眼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养殖场出于生产的需要,需要通过杂交育种培养出一批在金鱼鱼苗期就能识别出雌雄的鱼苗,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用的杂交方案。(提供的成鱼有龙眼的雌雄鱼,正常眼的雌雄鱼,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方案,眼型的基因用F、f表示。)
(4)科学家对金鱼的5对相对性状进行了大量杂交实验,发现这些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下列解释或结论不合理的是( )
A.该种金鱼的细胞每个染色体组中至少含有5条染色体 |
B.这些相对性状可用于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C.在某一染色体上含有两个以上控制这些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
D.卵细胞中可能含有所有感兴趣的性状的基因 |
(5)根据有关数据,有人认为金鱼体色的遗传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紫色是由四对隐性基因(aabbccdd)控制的性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而四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时,就使个体表现为灰色。观察发现灰色鱼的体色深浅程度随显性基因的数目增多而加深,则灰色最深的鱼基因型应该是 ,用灰色最深的灰色鱼与紫色鱼杂交得到足够数量的F1,让F1鱼雌雄杂交,得到F2个体若F2个体的各表现型成活率相同,则F2中灰色个体和紫色个体的比例理论上应该为 。
(6)科学家分析某养殖场养殖的金鱼双尾鳍基因H的基率频率为0.3,单尾鳍基因h的基因频率为0.7,出于观赏的需要,该养殖场开始逐步淘汰单尾鳍金鱼,2年后,H基因频率变为0.7,h基因频率变为0.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说明金鱼发生了进化? 请说明理由。 。
下图所示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途径,图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三种酶。
(1)图1中酶(填数字)缺乏会导致人患白化病。
(2)图2所示Ⅱ1因缺乏上图中的酶①而患有苯丙酮尿症,Ⅱ3因缺乏上图中的酶②而患有尿黑酸尿症,Ⅱ4不幸患血友病(上述三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用Bb、Aa、Hh表示,且三对基因独立遗传)。一号和二号家庭均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病基因。
①I3个体涉及上述三种性状的基因型是。
②请以遗传图解的形式,解释一号家庭生育出患有苯丙酮尿症孩子的原因。
(3)Ⅱ3已经怀有身孕,如果她生育一个女孩,健康的几率是;如果生育一个健康男孩的几率是。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科学家在研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进行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请回答:
(1)实验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而其DNA分子侵入到细菌内部,并且在细菌内部合成了与亲代相同的子代噬菌体。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的DNA侵入细菌后,控制合成子代的蛋白质外壳,图8所示属于蛋白质合成过程的阶段,该阶段在细胞的(细胞器)中进行。
(3)图8中物质①是物质③是在细胞的中形成的。
遗传学的研究知道,家兔的毛色是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基因A决定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决定黑色素毛皮内的分散(黑色素的分散决定了灰色性状的出现);没有黑色素的存在,就谈不上黑色素的分散。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子的家兔进行了如下图的杂交实验:
P灰色×白色
↓
F1灰色
↓ 自交(同代基因型相同的异性个体相交)
F2灰色黑色白色
9: 3: 4
请分析上述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家兔毛色的两对基因在遗传方式上___________(符合、不完全符合、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型为灰色的家兔中基因型最多有_________种;表现型为黑色的家兔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3)在F2表现型为白色的家兔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________;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_____。
(4)育种时,常选用某些野生纯合的黑毛家兔与野生纯合白兔进行杂交,在其后代中,有可能得到灰毛兔,请试用遗传图解并简要说明原因?
人体中一种蛋白质由一条α链和一条β链组成,其中α链由a个氨基酸缩合而成,β链由b个氨基酸缩合而成,该蛋白质还含有3个二硫键。假如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c,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蛋白质至少含有个氨基和个羧基,共含个肽键。
(2)在缩合过程中,共脱去分子水,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质量分数)钠盐的全营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_______。
(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度为_______%。
(3)将钠盐浓度为0.1%的全营养液中的甲种植物幼苗,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其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