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目前,许多学校大兴读书之风,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名著。这本是教育回归人文的一大幸事,但当今学生阅读的大多是“导读”、“概要”、“速读”之类的"快餐式"作品。对此,专家认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名著阅读方式,其结果只能是误人子弟
材料二:有识之士们早就对中小学生疏远经典名著感到痛心疾首,言谈中无法抑制对“浅阅读”的反感与痛斥。但是,凡存在的东西总有其合理的一面,中学生对经典的“浅阅读”也不例外。陶渊明就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也写道:“我告诉你,很多东西,不必细读,浏览一下就行了。”
⑴ 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
答:
⑵你对上述材料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答:
下面是“中国自然保护区”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畅,不超过65个字。
答: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有趣的是,草不仅能预报天气,⑴ 。在瑞典南部有一种“气温草”,它竟能像温度计一样测量出温度的高低。这种草的叶片为长椭圆形,花为蓝、黄、白三色,所以又叫它“三色草”。⑵ ,当温度在200C以上时,叶片向斜上方伸出;若温度降到150C时,叶片慢慢向下运动,直到于地面平等为止;当温度降到100时,叶片就向斜下方伸出。如果温度回升,叶片又恢复为原状。当地的居民根据它的叶片伸展方向,⑶ 。
答:⑴ ⑵ ⑶
下图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会徽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字。
答: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进入2012年,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① ,大数据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② ?一组名为“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告诉我们,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大数据虽然孕育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日渐普遍和成熟,但它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绝不只限于技术层面,本质上,③ ,即决策行为将日益基于数据分析做出,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凭借经验和直觉做出。
答:①
②
③
仔细阅读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1)描述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60字。
(2)揭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