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米琪尔致港督文翰的报告说:英国“以低于成本20%~30%的价格,把布匹强销于中国”。这反映当时
A.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 B.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C.英国凭借经济实力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 D.西方侵略者控制了中国的海关 |
英国汉学家卖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这段话说明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
A.对欧洲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 B.是欧洲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 |
C.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前提条件 | D.传播到欧洲后才发挥了进步作用 |
renaissance的本意是“人的再生”。所谓“再生”,依牟宗三的理解,就是:“对于现实的人生,现实的自我,个性的自我,有一种春天之情的喜悦感,而且有一种现实的人间爱。”据此可知,此时的人文主义
A.否定人的才情气质之性 | B.忽略人普遍理性的一面 |
C.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 D.贬低个性的自我觉醒 |
贝多芬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贝多芬完成的“伟大的事业”是
A.将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的高度 | B.把音乐由古典主义发展到浪漫主义 |
C.使音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D.贝多芬在奥地利进行了音乐创作 |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 B.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
C.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 B.发挥市场作用以促进商品流通 |
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 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