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德国电视二台进行“最杰出的德国人”的评议活动,结果康拉德·阿登纳名列首位。他在联邦德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混合市场经济 | B.计划指导型经济 | C.社会市场经济 | D.政府主导型经济 |
19世纪最后30年里,股份公司得到广泛发展,这一“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
A.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要求 |
B.垄断资产阶级榨取超额利润的要求 |
C.帝国主义进行扩张的要求 |
D.后起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 |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
B.海外扩张和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
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在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上述材料表明
A.火车的出现对社会关系也产生了巨大冲击 |
B.英国的火车票价非常便宜 |
C.保守人士反对火车的出现 |
D.铁路是由民主人士积极倡导修建的 |
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
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
“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
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