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日,在中国和东盟19亿人们的共同期盼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十国携手抗击金融危机,逐渐消除关税壁垒,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这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A.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
C.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 | D.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 |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我国有13亿人口,循环经济参与意识的强弱和参与能力的高低将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积羽沉舟,如果13亿人都不注意节约资源,我们的资源储备将无法承载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舟;滴水成河,如果13亿人都大行节约,杜绝浪费,它所汇集的资源将有力地支撑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据此回答13~14题。
13、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决定作用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14、从价值观角度看,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喂基础
B、办事情要去的成功,必须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C、必须不断提高循环经济意识,增强循环经济参与能力
D、必须树立科学价值观,正确发挥科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中国古代有神话故事“夸父逐日”,讲的是神人夸父不惜生命追赶太阳。“夸父逐日”的故事其合理性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要不断探索自然的奥秘 | B.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
C.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 | D.要树立科学的理想 |
“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看望政协委员时引用了汉代政论家王充《论衡》中的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尺度 |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
C.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 | D.人民群众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
目前,被许多人称为“电子海洛因”的“网瘾”成为青少年成长的一大障碍。从认识论角度看,着启示我们( )
A.要远离网络,坚决杜绝青少年上网 |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
C.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 D.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发现真理和科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