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是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统计图,完成12~14题。
80 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 A.食品加工业 | B.电子制造业 |
| C.服装制造业 | D.黑色金属冶炼业 |
引起此产业由较为分散到集中的区位因素最主要是
| A.技术因素 | B.自然资源因素 | C.劳动力因素 | D.市场因素 |
该种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直接引起了我国
| A.北煤南运 | B.南水北调 | C.人口迁移 | D.西气东输 |
下图中图甲为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乙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气压差垂直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有关气压和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压:②地高于①地 | B.气压差:②③小于①④ |
| C.近地面气温:M高于N | D.气温:③小于④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处风向为西北风 | B.b处盛行下沉气流 |
| C.c处风向为西南风 | D.d处盛行上升气流 |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图示局部地貌可能是
| A.风力侵蚀地貌 | B.风力堆积地貌 |
| C.流水侵蚀地貌 | D.流水堆积地貌 |
读我国南岭某山脉的某月气温(0C)和降水量(mm)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两条线最可能分别代表
| A.7月气温、年降水量 | B.年降水量、7月气温 |
| C.年降水量、1月气温 | D.1月气温、年降水量 |
影响山脉L南北两侧该月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 A.地形、冬季风 | B.云层、地形 |
| C.夏季风、地形 | D.纬度、地形 |
下图中甲地气温年较差约为13℃,乙地气温年较差约为9℃。右图示意三地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 B.纬度位置 |
| C.地形因素 | D.植被状况 |
图4中与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相符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 | B.②、① | C.③、① | D.②、③ |
读“1960~2003年北京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图,根据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可知,北京热岛效应强度( )
| A.一直降低 | B.一直增大 |
| C.维持稳定 | D.波动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