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一词“一夜爆红”,低碳作为应对
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正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资源索取的方式以及人们生活的习惯和思维方式。为此某校高三(1)班同学开展了以“注重生态环保,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 同学们通过搜集材料了解到,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巨大浪费,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 “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1)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情境二 同学们还了解到,在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做到“六个依靠”:依靠结构调整,这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依靠科技进步,这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依靠加强管理,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依靠强化法制,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依靠深化改革,这是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依靠全民参与,这是节能减排的社会基础。
(2)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迎接低碳经济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情境三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国外的一些减碳做法也值得借鉴,日本和欧盟已经全面禁用白炽灯;哥本哈根以生活质量高和重视环保等因素位列榜首。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低碳一族正在慢慢形成。他们不差钱,但追求一种简约的低碳生活方式。
(3)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对构建低碳生活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阅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图1:2007年-2010年我国乘用车(轿车/MPV/SUV)月销量走势图
注: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再创历史新高,突破1800万辆,稳居世界第一汽车销售大国。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汽车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汽车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不断下降。随着我国
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私人轿车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财富、地位的象征,而成为很多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
材料二:随着轿车数量的快速增加,不少城市逐步呈现出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燃油紧缺等“城市病”,并有加速恶化的趋势。
(1)图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图1与材料一之间的内在联系?
(2)面对“城市病”,汽车生产企业应如何调整发展思路?
材料一:为打击索马里海域猖獗的海盗活动,根据联合国宗旨和安理会有关决议,从2008年至今,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多次赴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主要任务是保护航经该海域中国船舶、人员安全以及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
材料二:截至2011年2月,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已完成3454艘中外船舶的护航任务。针对国外种种对中国出兵索马里海域的怀疑和非议,我海军负责人表示,中国海军在此次行动中将坚决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
(1)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出兵索马里海域的正当性。
备受世人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8日在北京闭幕,会议提出未来五年中国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⑴请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论述我国应如何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⑵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注重“富民”的经济意义?
材料一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跃居世界第一,但低排放的新能源车却没有这么辉煌。以杭州为例,杭州机动车保有量从2000年的39.6万辆一路飙升至2010年11月份的170万辆,但截至2010年8月,杭州运行的新能源车只有369辆。
材料二 据2010年北京车展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国内不少厂家已经或准备进入新能源车的研发与生产。对于新能源车的购买可能性,有七成多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一定或有可能,具体要看价格和性能,只有两成多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太可能或根本不可能。
材料三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2010年8月,国家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中央财政下拨千亿元分批投入新能源车发展,并通过税收、购车补贴等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⑴结合材料,说明国家支持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意义。
⑵新能源汽车产业尽管还只是蹒跚起步,但前景看好。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一 2011年1月20日,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全年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去年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比上年增长11.5%。
材料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其中,一些上市企业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一些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