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I美国科学家Sanger因发明了链终止.DNA测序法而再获诺贝尔奖。通过向DNA复制体系中加入能够终止新链延伸的某种脱氧核苷酸类似物,可以得到各种不同长度的脱氧核苷酸链,再通过电泳呈带(按分子量大小排列),从而读出对应碱基的位置。下图表示测定DNA新链中腺嘌呤位置的操作方法,据图作答:

(1)操作的第一步是通过加热破坏             从而使DNA分子的双链打开,在细胞中这是在          酶的作用下完成的。
(2)根据图中的模板链,对应合成的最长新链的碱基序列是(自上而下读出):     
(3)要通过以上操作精确地测出DNA链上每一个碱基的位置,电泳分离结果必须能把
                  区分开来。
(4)为了能够从电泳结果直接读出模板链中鸟嘌呤的位置,进行以上操作时,应加入什么标记物?                 。扩增后将产生几种带标记的新链?              
Ⅱ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表现出顶端优势,即顶芽具有优先生长的优势。为了探究同一枝条中是离根基部最远处(直线距离)的芽具有生长优势还是离地面最远处(垂直距离)的芽具有生长优势,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方法步骤:
(1)初春,选择4根长势相似的葡萄一年生枝条,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每一枝条上留取3个茁壮的芽,从离根最远处依次标记为A、B、C。
(2)弯曲并绑扎固定甲、乙、丙、丁4根枝条,分别使A、B、C三个芽留取在枝条上:
显示出某种“顶端”的含义;其中甲、乙、丁的姿态如下图所示,试在方框内画出丙枝条的姿态并标出A、B、C三个芽的位置。

(3)结果预测及结论:
预测l:甲、乙、丙、丁中均为           芽发育成的新枝最长
结论:离根基部最远处(直线距离)的芽有生长优势。
预测2:甲中的A芽、乙中的C芽、丙中的      芽在枝条中发育成的新枝最长,丁中各芽发育成的新枝一样长。
结论:离地面最远处(垂直距离)的芽有生长优势。
预测3:甲中的A芽、乙中的A和C芽、丙中的A和B芽在各枝条中发育成的新枝都比较长,丁中的A、B、C芽发育成的新枝都一样长。
结论:                                                            
(4)在这个学习小组中,有人根据自己的实验假设预测了在同一时间内各个芽发育成的新枝长度,并根据自己的预测,在电脑上用Excel软件绘制出新枝的生长情况柱状图,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分析可知,此人的预期是:甲、乙、丙枝上发育生长最快的芽依次是      
(填字母),此人的实验假设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中A~E是从几种生物细胞中分离出来的5种细胞器,①~④是从这5种细胞器中分离出来的几种有机物(①④只表示某有机物的局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先将________获得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再用________的方法获得各种细胞器。
(2)①~④中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种细胞器都有的有机物是[ ]________,如果该物质中混有一些葡萄糖,提纯该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具有①结构的物质存在于[ ]________中,提取它所用的溶剂是________,分离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够合成③物质的细胞器有[ ]____________、[ ]________。

下图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请仔细观察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________。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
(3)柽柳是泌盐植物,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于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是通过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柽柳幼苗,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K的溶液中。
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论:
A.若两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等。请回答以下问题:
(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相比,它们的不同点是______。
(2)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相比,它们的相同点是______。
(3)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相比,它们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
(4)如图表示葡萄糖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过程:

①如果该细胞是红细胞,该过程称为________,膜内、外葡萄糖浓度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该细胞是心肌细胞,该过程称为________,膜内、外葡萄糖浓度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图中信息可知,载体是通过________来实现物质转运的。

图1是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

(1)图2中曲线甲代表________,影响曲线乙所示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2)K、O2和葡萄糖这三种物质中,通过d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_______,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性。
(3)若图1代表某细胞的细胞膜,该细胞能分泌胰岛素,此物质运出细胞的方式称为________,这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特点。

如图所示为不同水分处理对黄瓜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注:T1、T2、T3中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5%~90%、70%~75%、55%~60%;数据测定时间是12月1日
(1)实验过程中,T1、T2、T3三个处理随机排列,每个处理10盆,每盆1株。这样处理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变量的干扰。
(2)图中所测定的黄瓜叶片光合速率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各处理的光合速率都在________时达到一天中的峰值。
(4)由图可知,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黄瓜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叶片中部1 mm×1 mm的样品,经________脱色后,再进行各种处理,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中淀粉颗粒数目,最可能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