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9年12月7日一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开幕.大会的召开不是一帆风顺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针锋相对。双方壁垒分明。中方表示,中国已经在减排上做出了很大努力,中国的行动目标不逊色于任何发达国家,并且中国自主作出的承诺,都是没有附加任何条件的,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不能接受任何强制性的减排承诺。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10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科学离我们有多远
材料一:国际上一般从“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等3个方面定量测度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我国的调查结果如图:

材料二:公众的科学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虽然我们的国家实力已经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但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在生活中,面对“吃绿豆能治百病”、“碘盐防辐射”这些谬误信息,很多人难以辨别真假,一度出现疯狂的抢购风潮,引起了市场的波动。
材料三:当前,我国公众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87.53%)、报纸(59.12%),互联网(26.6%);公众主动参与科普活动和参观科技场馆的意愿在增加,以科技类场馆的参观为例:2010年参观过的公众比例为27.0%,比2005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公众科学素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浸染。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从社会历史观角度说明“重视公众科学精神”的哲学依据。
(3)政府的决策是否科学合理,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针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有人认为“政府决策需重视听取专家的专业意见,不必考虑普通公众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4)“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结合材料三,请分别从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的角度,就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提出建议。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今年正好是建党90周年,某校高二(10)班同学以“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共同探究。
(1)2010年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的重大自然灾害,党和国家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及时启动救灾预案,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华民族见证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请再列举出当前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突出表现。(至少写两个)
(2)结合你所掌握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当前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一“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表

注:《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4%,而美国则占了43%。当前,美国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25%。按照国际惯例,文化产业占到GDP的比重必须要占到5%或者5%以上,才能算是支柱产业。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1)请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
(2)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有关知识,简述我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原因。
(3)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改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至2011年1月1日广州市禁摩已4周年。除执行任务的军警用摩托车外,广州禁止摩托车在市区范围内行驶。广州市登记在案的26万摩托车必须报废或迁移。“禁摩”将影响到不少人的生活方式,甚至生存问题。但同时也有利于广州市交通秩序的改善,有利于社会治安的好转,有利于减少澡声污染和废气污染。
(1)请问你赞成还是反对“禁摩”,并说明理由。
(2)公民有批评、建议权,公民有序地行使这一权利的民主形式日益丰富。假如你对广州市的“禁摩”有意见或建议,你会通过哪些途径提出来?(要求至少写三个途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