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表
注:《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4%,而美国则占了43%。当前,美国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25%。按照国际惯例,文化产业占到GDP的比重必须要占到5%或者5%以上,才能算是支柱产业。
材料二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1)请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
(2)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有关知识,简述我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原因。
(3)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改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材料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材料二:文化这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符号,正在成为新的发展亮点。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个省份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口号。面对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浙江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构想。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口号的,不仅是浙江,广东、云南、江苏、陕西、山东、河南……都先后宣告,要在“文化”上大做文章。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试分析一下各地为什么纷纷提出要进行文化大省的建设?
辨析: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促进发展。
古今中外,闻名于世的文艺大师,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无一不是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结果。不朽的文艺经典,往往既渗透着历史积淀的体验和哲理.又蕴含着时代孕育的理想和精神,既延续着传统艺术的特点和优势.又创造着新颖鲜活的内容和形式。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述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曾几何时,手机还是时尚的一种象征。今天,它已经成为甚至中小学生都拥有的普通的通讯工具。1990年,中国手机用户仅有18万户,截至2009年12月,中国手机用户已突破7亿户。面对这一巨大市场,投资商、制造商、销售商也蜂拥而上,我国出现了巨大的手机供应市场。手机经销商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使手机售价大幅下滑,我们熟悉的同种品牌的手机从几千元的价格降到了几百元。
(1)手机价格下降的原因是什么?(6分)
(2)手机生产企业应该怎么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8分)
目前,人民币升值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2010年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人民币问题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进一步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包括总理温家宝在内的中国多名官员作出密集表态,表示中国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请回答:
什么是汇率?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