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
材料一: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据悉,目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西南五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716万亩,占全国的84%,有1939万人、1189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80%和75%。
材料二:对这次旱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温总理亲自到受灾前线去查看灾情,指导救灾,体现了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一致抗旱救灾的决心和信心。根据国务院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的有关规定,截至3月31日,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西南受旱五省(区、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1.1亿元,投入劳力2526万人,投入抗旱机动设 备114万台套、运水车38万辆次,保障了当前1939万因旱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产和生活用水。
材料三:国家防总、水利部将继续加强雨情、水情、旱情的监测分析,加强对抗旱工作的组织指导,加强对旱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应急水量调度,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建设,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妥善安排生产用水,努力夺取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根据所学政治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材料二、三,说明我国各级政府积极承担抗旱救灾职责体现了那些政治生活道理?(8分)
(2) 根据材料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行了怎样的政府职能。(4分)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农民的认识不统一、觉悟不提高、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就难以有大的进展。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群众工作,应切实抓住以下几个环节:引导农民。把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离不开必要的教育和引导。扶持农民。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干劲。提高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民致富乃至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
(1)为什么说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8分)
(2)材料中应切实抓住的几个环节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8分)
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光明网载文指出,众所周知,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程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1)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革?(6分)
(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
有一位家长带着上初中的孩子去池塘摸鱼。摸鱼前,他吩咐儿子摸鱼时不要弄出声,否则,鱼就会吓得往水深处跑,就捉不到鱼了。有一天,儿子一个人去捉鱼,竟捉了半盆鱼。家长忙问怎么捉的。儿子说,您不是说一有声响,鱼就会往深处跑吗所以,我就先在池塘中央挖了一个深水坑,再向池塘四周扔石子,当鱼跑进深坑,我只管摸鱼就是了。
(1)上述故事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4分)
(2)上述故事对我们的创新活动有哪些哲学启示(5分)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载文指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不能单打一只抓经济,甚至要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这样经济和社会都发展不起来。只有紧紧抓住中心,坚持全面发展,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所谓协调发展,强调的是发展的协同性、和谐性。
(1)上述“两论”的哲学依据是什么?(2分)
(2)简要说明上述“两论”的基本内涵。(6分)
(3)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分析说明怎样才能正确坚持“两论”相统一。(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