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
材料一: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据悉,目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西南五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716万亩,占全国的84%,有1939万人、1189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80%和75%。
材料二:对这次旱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温总理亲自到受灾前线去查看灾情,指导救灾,体现了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一致抗旱救灾的决心和信心。根据国务院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的有关规定,截至3月31日,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西南受旱五省(区、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1.1亿元,投入劳力2526万人,投入抗旱机动设 备114万台套、运水车38万辆次,保障了当前1939万因旱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产和生活用水。
材料三:国家防总、水利部将继续加强雨情、水情、旱情的监测分析,加强对抗旱工作的组织指导,加强对旱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应急水量调度,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建设,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妥善安排生产用水,努力夺取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根据所学政治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材料二、三,说明我国各级政府积极承担抗旱救灾职责体现了那些政治生活道理?(8分)
(2) 根据材料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行了怎样的政府职能。(4分)
材料一:2013年2月5日,国务院批转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战略部署,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1)分析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的经济原因。
材料二:高速铁路运输安全可靠、快捷舒适.低碳环保,不仅方便了人们出行和交往,还推动了不少产业的发展。高速铁路技术起步于西方,兴盛于日本,大规模发展在欧洲,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中国。中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从追赶者变为全球领跑者。美国、俄罗斯、巴西、沙特、波兰等国家已明确表示希望中国参与他们的高铁建设。铁道部已经成立了不少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组织国内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备市场。目前不少国家在发展高铁时乐于与中国合作。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高铁在“走出去”过程中,政府应注意哪些问题?
201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各族人民充分享有宪法法律赋予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权利;反分裂斗争深入开展,社会持续保持稳定,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日益巩固。今后,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坚定不移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定不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我们党为什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习近平指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万众一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再一次雄辩证明,正义战胜邪恶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失败。”习近平振臂高呼:“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当代国际社会”知识,谈谈“正义必胜!和平必胜!”给我们什么启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2015年“两会”上,“经济带”成为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含有关于“经济带建设”内容的《政府工作报告》获得全国人大通过。会后,围绕共建“经济带”这一主题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开展调研,纷纷建言献策。
结合材料,说明全国人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经济带”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近年来,我国特大的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为此,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并召开了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提高防范、应对重特大事故的能力,并部署煤矿打好两个攻坚战,对重点行业进行专项治理。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在对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是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