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最能证明商朝在我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是
①殷墟中的甲骨文 ②小说《封神演义》 ③商朝的司母戊鼎 ④《史记·殷本纪》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①③ |
西汉前期,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下列各项对这一主张的理解与评议,正确的是( )
① 西汉初期各学派仍很活跃
② 当时地方割据势力仍很强大
③主张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④ 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 )
A.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 |
B.都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
C.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
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
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据是( )
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 |
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 |
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
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生活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