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 A.分封制 | B.封建社会 | C.君主专制 | D.中央集权制度 |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 )
|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 B.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
|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 D.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来源 |
江南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与下图四处地址有关的对应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文化遗存证明已经出现人工育蚕技术 |
| B.唐代B处盛产白瓷,制作精美 |
| C.陈启源海外归来在C处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
| D.荣氏兄弟在D处创办了大生纱厂 |
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
|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
| 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
|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海禁加剧了寇患 |
| B.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 |
| C.有中国商人参与了寇患 |
| D.应当重新评估抗倭斗争的必要性 |
古代都会因商业繁盛而兴起,下列描述比较符合下图的是()
| A.“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 |
|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
| C.“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
| D.“十万烟火”“富甲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