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时期,曾流传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苏,参观“伟大的建设成就”。陪同的苏联官员得意地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时,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我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则笑话主要反映了
A.长期战争严重破坏社会经济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食品短缺 |
C.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 |
D.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它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 B.法家 | C.道家 | D.墨家 |
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时代主题。在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时代的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不会再有动荡不安的局势 |
B.发展中国家完全处于不利地位 |
C.发达国家主宰着当今世界一切事务 |
D.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 |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在全球化中高速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但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说全球化
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
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
C.是英国衰落的主要原因 |
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
美国华盛顿朝鲜战争纪念馆旁,有一组19尊头戴钢盔、持枪前行的美国大兵的雕塑,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地点,左顾右盼,脸上都写满了不安以及对死亡的恐惧!雕塑旁的纪念碑上刻着一组数字,“阵亡美军54 246;失踪……”。美国雕塑家丹弗尔创作这组士兵雕塑的主要目的在于
A.说明侵略战争的结局必然十分悲惨 |
B.用战争的残酷性震撼和警醒后人 |
C.刻画美国士兵面对死亡的勇敢无畏 |
D.说明恐惧战争、惊恐失措必定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