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主观统一的轨迹,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从以战争和暴力为手段的统一走向建立在和平和自觉基础上的真正统一;二是欧洲主观统一的过程也是一个欧洲统一观念从思想家向政治家延伸的过程。
──李济时《欧洲统一从客观到主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材料二  1950年春,让·莫内(因最早提出把法德两国的煤和铁合并设想,并得到法国外长舒曼支持,被誉为“欧洲之父”)在阿尔卑斯山区步行,集中静思欧洲的前途:1949年以来冷战的升级;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莫内迅速返回巴黎,与助手立即起草了一个方案,要旨是将法、德煤炭和钢铁资源共同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监督管理下,同时邀请其他欧洲国家自愿参加。1951年,法、德等六国正式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协议。尽管协议与莫内的草案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路及其亚洲启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以来,试图以战争与暴力手段实现欧洲统一的史实两例。
(2)依据材料二,指出欧洲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坚冰”突破后,欧洲的合作是怎样—步步得以实现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至今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何显著特点?欧洲一体化趋势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两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凡属积极公民,必须:……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收据;不处于奴仆的地位,亦即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所有积极公民,不问其社会地位、职业或赋税如何,均得当选为国民代表。
——法国〈1791年宪法》(第三篇第一章)
法国人中积极公民与非积极公民之间的区别将被取消:凡符合以下条件即可进入初级议会:是法国人,有一年以上的住处,靠其收入或劳动产品为生,没有处于家仆的地位。
——法国1792年8月法令
取消了积极公民与消极公民之分,法律不承认仆人身份;选民与当选者没有财产资格限制;符合公民条件的外国人亦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继续降低选民年龄(由25岁降至21岁)。
——法国1793年宪法
(1)依据材料,指出法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公民选举权不断变化的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共中央接受了李鼎铭等人建议,于1941年12月初发出“精兵简政”的指示。在精兵方面,要求缩编主力部队及其指挥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地方武装和发展民兵,加强整训,提高战斗力。在简政方面,要求抗日根据地切实整顿各级组织,紧缩机构和人员编制,加强基层,提高效能,节约人力物力,反对官僚主义。还具体规定,各抗日根据地脱离生产的人员,只能占总人口的3%,其中军队系统人员占2%,党政民系统人员占1%。中共中央要求各级机关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上,各级领导人员必须下到基层,了解情况,总结经验。
在正式实施之前,中共中央与边区政府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进行了充分的组织、动员、宣传工作。毛泽东为了加强陕甘宁边区的领导,特地派原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李维汉到边区政府工作。12月上旬,边区政务委员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次年3月公布执行。与《纲要》相配套,还颁布一系列相关的组织措施和条例,如《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县政府组织暂行条例》、《区以上政务人员公约》、《简编方案》等。通过精兵简政,大大减轻了人民负担,促进了生产发展。
——龚云《 1941年“精兵简政”的提出与实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实行“精兵简政”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成效显著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20—1948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时 段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1820—1840
1840—1860
1860—1870
1870—1900
1900—1913
1913—1929
1929—1938
1938—1948
2.81
4.84
5.53
3.2
3.7
0.7
−1.2
0.0
2.9
3.5
2.9
3.7
4.2
2.7
2.0
4.1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项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并选取表格中任一时段用史实进行说明。(注意:必须用同一时段的史实对三因素进行分析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
——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材料二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有何相似之处?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强烈地震撼了中国朝野,鉴于列强“恃其船坚炮大,横行海上”的严酷现实,曾国藩清醒的倡导“师夷智以造船炮,尤可期永远之利”。
1865年,曾国藩针对清廷海防力量薄弱,上奏朝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长江通商,处处与外国交接,朝夕相见,设立长江水师并专设文武兼用的专职提督,提督平日稍有权威,乃足以赀弹压。……沿海各省,整顿水师,均须核算饷项,盖水师久无战船,非修造两三年不能集事。权衡缓急,海疆似以水营为重。……惟外洋开仗,较之长江开仗其难数倍。臣往年所用之长龙舢板,均不便于出洋。现于上海铁厂制造轮船,又于芜湖等处试造广东艇船。拟船成之后,仍需酌改营制,略仿西洋之法,一船设一官,乃可角逐海上。一俟定章,沿海闽粤各省均可参酌办理,大局幸甚!”
(1)根据材料,指出曾国藩在海防建设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曾国藩的主要活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