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都得益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伟大的历史变革,3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阅读下列表格:
时间 |
进程 |
核心 |
主要观点 |
1999年3月 |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
法制 |
突出法律制度的建设,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2014年10月 |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法治 |
突出在法律制约下的科学有效治理,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从“法制”到“法治”是治国理念上后者对前者的否定。请从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角度评析之。
(2)有人认为:从“法制”到“法治”是治国理念上后者对前者的飞跃。请结合认识论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2013年以来,国内外形势比较复杂严峻。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多种矛盾交织。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国民经济呈现出整体良好的态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以下四个数据可以说明: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到46.1%,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GDP占比44.4%,比2012年提高0.2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为53.73%,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是1:3.03,这是近十年的最低比值。
材料二:2014年5月4日,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4年春季)》指出,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趋于改善,增长动力有所增强,但风险因素依然突出,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中国经济开局平稳,但仍然面临下行压力,部分领域风险有所上升,主要是外部需求存在不确定性、中国出口竞争力面临多重挑战、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
(1)材料一中四个数据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请你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为我国应对严峻的外贸形势建言献策(12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注: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50%—60%,日本是60%,美国为65%,英国高达71%。
材料二:近十多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材料三: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和各地财政部门切实加强预算支出执行管理,努力保障“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抗震救灾等重点支出需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截至当年7月底,已累计下拨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数千亿元,重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2)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3)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国家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知识,为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提建议。
材料二: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增强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必将考验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决策水平。政府要主动把握积极适应“新常态”,“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的任何行为以及出台的政策规定,都必须取得法律授权,以保证权力在法律框架内运行;政府权力的运行还需要公民参与、社会协作,在这个过程中吐槽与情绪发泄在所难免,而这正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
(2)根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应怎样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8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更好的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
注:中国上市公司相当大部分是由国有资本参股控股的,它们是典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到2020年,除涉及国家安全等少数企业外,国企均变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1)解读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和谐社会、公平优先、效率兼顾。根据《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改革后,央企负责人薪酬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构成,其薪酬水平将不超过央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7到8倍,薪酬差由12倍降至7到8倍。这样的薪酬结构,进一步缩小了普通职工与企业高管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又考虑到了对企业负责人的激励。
(2)结合材料二,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分析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义。
材料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详细描绘了一幅法治中国的新图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坚持依法治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回答如何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