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玉楼春①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②。昔年多病厌芳尊③,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释】①作者一生仕宦显达,晚年被贬外放,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作。
②鸾镜:背后饰有鸾鸟的镜子。    ③尊:又写作“樽”。
(1)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最后两句词人写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样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5分)
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离亭燕
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结合诗歌简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5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 顷在黄州
苏轼
小序: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横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弥弥,水盛的样子。②障泥,垂于马肚子两旁遮挡泥土的垫子。③玉骢,青白色的马。
词作主要的景物特点是什么,构成了什么样的境界,请简要分析。
词作表现了哪三个层次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度浮桥至南台
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 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 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 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 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浮桥:由船只连成的桥。南台:山名。
九轨:指桥面宽阔,可同时多辆马车并行。
有人认为颈联“催”字用得好,试赏析。
诗歌尾联和前文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浪淘沙夜雨
梁寅①
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愁如百草雨中生。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
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彩霞红日照山庭。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
【注】①梁寅(131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元宋明初学者。
上片画线词句是运用什么手法写“愁”情的?请简析。
答:
下片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请简要分析。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