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位于安徽南部,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世界游览胜地。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读图表回答:
1.按温度带、干湿区划分,黄山地处 。
2.黄山属于我国 文化区。“奇松、怪石、温泉、云海”被誉为“四绝”,这些景观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怪石”是指黄山山峰上灵幻奇巧、形状各异的巨石。请联系黄山地区的地貌与自然环境,说明“怪石”的成因: 。 “云海”是指山上变幻多彩的云雾,一年四季中观赏“云海”的最佳季节是 季。
3.2007年黄山景区客源地分布特点是: 。
4.黄山邻近的安徽古村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从旅游资源评价的角度对安徽古村落旅游资源予以评价。(可从美学、科学等评价角度分析)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和区域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美洲区域图
材料二火地岛气候夏凉冬冷,年降水量地区差异显著,南部和西部无遮蔽地带仅有苔藓和矮木,中部有落叶山毛榉林,北部平原覆盖丛生草本植物。
材料三斯怀亚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A海峡海流方向为 ,乌斯怀亚的气候类型是 ,火地岛南部和西部植被仅有苔藓和矮木的原因是 , 。
(2)描述火地岛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3)分析火地岛养羊业分布地区及有利区位条件。(6分)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___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该面以上C代表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_态,F面是______界面。
(4)C层主要由_______组成。G层叫_______,H层叫________。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
读图甲“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 ”和图乙“中国部分区域图” ,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在图甲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4分)
(2)图甲表示的日期是 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方向)移动。
(3)图甲中A.B.C三地昼夜长短相同的两地是 。
(4)该日( ) (选择填空)。
A.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B.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D.距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地方,日出时间越晚
(5)该日图乙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
(6)图丙中正确表示图甲中c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是 。
环境保护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表1
年份 |
湿地斑块数目(块) |
湿地总面积(hm2) |
湿地比率(%) |
1976 |
2 251 |
88 893 |
42.99 |
1986 |
3 721 |
39 639 |
19.17 |
2005 |
1 973 |
19 230 |
9.30 |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自然灾害
图甲示意“福建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图乙示意“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
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