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7~39题。
材料一:像粮食和蔬菜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迄今为止已有25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四省三市(江苏,山
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和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000万元。排污权交易机制(指政府在对污染排放总量限定的情况下,
允许污染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已在我国初步形成。
材料二:全国酸雨分布图
酸雨是指PH值小于( )的降水。
| A.7 | B.4.5 | C.5.6 | D.6.5 |
我国南方多重酸雨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 B.地形有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
| C.雨水丰沛且降水强度小 | D.纬度低太阳紫外线辐射强 |
从长远看,“排污权交易机制”的运行将会
| A.造成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 B.鼓励企业追求生产工艺的环保化 |
| C.使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收益 | D.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
下列关于垃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传统上用垃圾和粪便堆肥,再撒回土壤,使有机质回到土壤,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
| B.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已大大提高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难处理的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减少 |
| C.垃圾占据了大量土地,并持续向水、大气释放有害物质,危及人体健康 |
| D.由于垃圾污染不断严重,很多郊区农民已公开“拒绝垃圾” |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题。
20世纪80年代,港澳地区产业多向该地扩散,原因有 ( )
①劳动力丰富 ②地价低廉 ③资金雄厚④国家的优惠政策 ⑤技术力量雄厚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 D.③④⑤ |
读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比例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994年以后,日本产业转移增加最多的地区是( )
| A.亚洲 | B.北美 |
| C.欧洲 | D.其他 |
日本把产业转移到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接近原料地 ②劳动力廉价③政府政策 ④市场广阔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51—1994年,日本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是欧美,其主要原因是欧美( )
| A.技术进步 | B.交通便利 |
| C.资金充足 | D.市场广阔 |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
| A.土壤、水源 | B.光热、降水 |
| C.风向、地势 | D.地形、河流 |
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 B.沙尘暴 |
| C.土地盐碱化 | D.洪涝灾害 |
下图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 895米,距离赤道仅300多千米,其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年内消失的威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遥感(RS) | B.全球定位系统(GPS) |
| C.地理信息系统(GIS) | D.数字地球 |
利用此项技术可( )
| A.分析水灾损失 | B.获得森林分布信息 |
| C.分析矿产种类 | D.确定矿产储量 |
某企业于20世纪末在呼和浩特建立乳品加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1世纪初,该企业又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分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吸引该企业在北京上海建分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原料产地 | B.廉价劳动力 |
| C.消费市场 | D.先进技术 |
体现了工业地域形成逻辑关系的顺序是()
①工业城市 ②工业联系③工业地域④工业集聚
| A.③④②① | B.①④③② |
| C.④③①② | D.②④③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