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旧金山4月9日电(记者刘丹)两位美国大学校长认为,中国诺贝尔奖得主将会在近期回国的年轻学者中产生。正在旧金山出席百人会第19届年会的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诗和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校长杨祖佑,分别就中美学生教育和诺贝尔奖接受中新社记者的访问。两位校长不约而同称赞各自学校的中国学生“非常勤奋认真,成绩优异”。汉尼诗说,他相信中国将会出现诺贝尔奖得主,只是时间早晚而已。诺贝尔奖通常授予那些出了研究成果20年左右的项目。“我认为,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很有可能出现在那些最近被北大清华等学校聘请回去的年轻助理教授之中,只是时间问题,我们需要等待。” 中国何时出现诺贝尔奖?杨祖佑对中新社记者一连用了几个“很快了,很快了”。他说,中国科学教育比美国起步晚,但有很多在国外接受教育的优秀人才回国,这些人很有可能就是诺贝尔奖的潜在力量。
答:(不超过30个字)
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下联内容: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绿树池边此间有舜日尧天
调序: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 ___ _
下面的材料对开平碉楼作了介绍。请根据此段文字内容,为碉楼拟一则宣传语,向游客推介。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在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之历史上开平一带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开平作为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她的特色在碉楼上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碉楼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将之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让人叹为观止。开平碉楼现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答:
下图“国家节水标志”,试根据这一标志,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标志。
2、请描述该标志所象征的寓意。
看图,用简明语言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GDP增长率(%)
(1)上图中1991年至1996年世界GDP增长率总体的变化特点是。 (不超过8个字)
(2)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世界经济发展的状况是。 (不超过8个字)
下面的图表反映了学习过程中练习的次数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请把它所表示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