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所得数据如下:
| 年份 |
1970 |
1971 |
1972 |
1973 |
1974 |
1975 |
| 种群数量(只) |
50 |
80 |
|
|
|
|
| 捕捉标志数(只) |
|
|
80 |
80 |
80 |
80 |
| 第二次重捕数(只) |
|
|
80 |
80 |
80 |
80 |
| 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只) |
|
|
16 |
8 |
10 |
13 |
则1970~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最接近于
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检验淀粉是否分解的适宜试剂是斐林试剂 |
| B.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用 0.5g健那绿和50mL蒸馏水配制的染液 |
| C.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看到的是它们生活状态下的形态 |
|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向3%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酶溶液 |
下面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d、e表示细胞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 、 、 和 依次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具膜 小泡和细胞膜 |
B.在图中 、 、 结构中分别进行的是脱水缩合、蛋白质加工和运输过程 |
C.在图中 结构内,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产生 的过程中没有 参加 |
D.该过程不在原核细胞中进行, 因为原核细胞中无 、 、 、 等结构 |
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
| B.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 |
|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
| D.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
根据如图所示坐标曲线回答,正确的是()
| A.如果横坐标代表一天的时间,纵坐标代表密闭温室中的CO2浓度,则温室中植物光合作用开始于B点 |
| B.如果该曲线表示谷氨酸棒状杆菌体内谷氨酸合成速率的变化,BC段下降可能是由于细胞内谷氨酸过多而抑制了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 |
| C.如果该曲线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可能是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
| D.如果该曲线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液泡体积的大小变化,则CD段上升表明该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
下有关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都是淋巴细胞 |
| B.只有细胞免疫过程中有淋巴因子产生 |
| C.淋巴细胞均由脊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
| D.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分裂分化产生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