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
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
B.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
C.S型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 |
D.活R型菌与死S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下列叙述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 )
A.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 |
B.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随受体细胞稳定遗传 |
C.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只含有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
B.只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RNA |
C.既含有DNA又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
D.既含有DNA又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时,做法是( )
A.分别用35S和32P的人工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
B.分别用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 |
C.分别将35S和32P注入鸡胚,再用T2噬菌体感染鸡胚 |
D.分别用35S和32P的动物血清培养T2噬菌体 |
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无荚膜的无毒性。如图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有A、D两组
B.通过D、E两组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C.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
D.D组产生的后代只有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