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曾经对美国记者表示:“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这表明:

A.苏联为维护世界和平,愿意与美国合作
B.苏联与美国合作,主要是为了防止战争
C.苏联要通过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D.苏联想要成为世界霸主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冷战结束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C.导致国家经济的衰退 D.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段话中所说的是我国两个时期农村变革的情况,后者与前者的不同点是

A.建立了新的土地所有制 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违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某位同学想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了解18至20世纪英法两国的历史,下列可供他参考的书目是
①《人间喜剧》②《国家与革命》
③《百年孤独》④《大卫·科波菲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日落紫禁城》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此段文字中的“几个读书人”应该包括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梁启超 D.陈独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