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紫禁城》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此段文字中的“几个读书人”应该包括
A.林则徐 | B.曾国藩 | C.梁启超 | D.陈独秀 |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
A.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巩固 |
B.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 |
C.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
D.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 |
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怪物”是指
A.君主立宪制国家 | B.邦联体制的国家 |
C.联邦体制的国家 | D.民主共和制国家 |
恩格斯后来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再版前言时承认:“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1895年,他在最后一篇文章中说:“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恩格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原因是
A.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原则 |
B.资本主义调节机制渐趋成熟 |
C.资产阶级实现了社会主义目标 |
D.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
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阅读下表,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表:欧洲移民表
目的地 |
时间范围 |
人数 |
美国 |
1821~1932 |
3420万 |
亚洲俄国地区 |
1800~1939 |
1200万 |
阿根廷 |
1856~1932 |
640万 |
加拿大 |
1821~1932 |
520万 |
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
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以下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通过商品倾销,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和深化 |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全球扩展的本性 |
C.“交通的极其便利”指火车、轮船、飞机等先进的交通工具 |
D.工业化大机器生产是西方国家不断扩张的重要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