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徐鹿卿,字德夫,隆兴丰城人。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调南安军学教授。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先是周敦颐、程颢与其弟颐皆讲学是邦,鹿卿申其教,由是理义之学复明。立养士纲条。学田多在溪峒,向时征之无度,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曰:“是无挠我者。”
真德秀称其气平论正,有忧爱之诚心。改知尤溪县。德秀守泉,辟宰南安,鹿卿以不便养辞。德秀曰:“道同志合,可以拯民,何惮不来?”鹿卿入白其母,欣然许之。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预借,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
督府横取秋苗①,建昌为米五千斛。鹿卿争之曰:“守可去,米不可得。”民恐失鹿卿,请输之以共命。鹿卿曰:“民为守计则善矣。守独不为民计乎?”卒争以免。
会岳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屈于初。命鹿卿核之,吏争窜匿。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罢,以鹿卿兼领太平,仍暂提举茶盐事。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三》,有删改)
注:①秋苗: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赋税,也称秋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进争师宗之效法 B.向时征之无度,农病之困苦
C.达冤抑,邑以大治治理 D.躬自钩考,尽得其实其中的实情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②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B.①首罢科敛之无名者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①以文学名于乡②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D.①鹿卿抚恤,无逋租者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徐鹿卿博通经史,名扬乡里。在任南安军学教授期间,他尊重士人,重视教化,使强盗也受到了感化而改邪归正。
B.徐鹿卿对母亲十分孝顺。被任命为南安县令时,他以不能拯救百姓为由推辞,后征得母亲同意,才去南安上任。
C.徐鹿卿爱民如子,不畏强势。督府要向建昌强行征收五千斛米粮的秋税,他为民请命,宁愿丢官也不交粮,最终被免职。
D.岳珂一案,徐鹿卿亲自核查情况,最终全部掌握这些人犯案的证据,得到朝廷的肯定。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12分)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以自给,每穿窬为盗。与辅公祏(shí)为刎颈之交。公祏姑家以牧羊为业,全祏数攘羊以馈之,姑有憾焉,因发其盗事。郡县捕之急,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时年十六。
时下邳有苗海潮,亦聚众为盗,伏威使公祏谓曰:“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军相制。若公能为主,吾当敬从,自揆不堪,可来听命,不则一战以决雄雌。”海潮惧,即以其众归于伏威。江都留守遣校尉宋颢率兵讨之,伏威与战,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而从上风纵火,迫其步骑陷于大泽,火至皆烧死。有海陵贼帅赵破阵,闻伏威兵少而轻之,遣使召伏威,请与并力。伏威令公祏严兵居外以待变,亲将十人持牛酒入谒。破阵大悦,引伏威入幕,尽集其酋帅纵酒高会。伏威子坐斩破阵而并其众。由此兵威稍盛,复康安宜。
宇文化及之反也,署为历阳太守,伏威不受。又移居丹阳,进用人士,大修器械,薄赋敛,除殉葬法,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杀之。太宗之国王世充,遣使招之,伏威请降。封吴王,赐姓李氏。
武德四年,遣其将军王雄诞讨李子通于杭州,擒之以献。又破汪华于歙州,尽有江东、淮南之地,南接于岭,东至于海。寻间太宗平刘黑闼,进攻徐圆朗,伏威惧而来朝,拜为太子太保,仍兼行台尚书今。留于京师,礼之甚厚,位在齐王元吉之上,以宠异之。辅公祏之反也,诈称伏威之令,以绐其众,高祖遣赵郡王孝恭讨之。时伏威在长安暴年。及公祏平,孝恭收得公祏反辞,不晓其诈,遽以奏闻.乃除伏威名,籍没其妻子。贞观元年,太宗知其冤,赦之,复其官爵,葬以公礼。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不堪,可来听命揆:估计、揣度
B.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奔北:逃向北方
C.进用人士,大修器械进用:提拔、任用
D.诈称伏威之令,以其众绐:蒙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即以其众归伏威冰,水为之而寒
B.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为惑也,终不解矣
C.辅公祏反也以赂秦之地封天下谋臣
D.复其官爵,葬公礼泊牧谗诛,邯郸为郡

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了杜伏威“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①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
②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车相制
③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而从上风纵火
④伏威令公祏严兵居外以待变,亲将十人持牛酒入谒
⑤由此兵威稍盛,复屠安宜
⑥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杀之

A.①⑤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辅公祏在杜伏威落拓时接济他,后来又成为杜军事上的得力助手,但他最终的谋反却给杜伏威一家带来灾祸。
B.杜伏威利用海陵贼帅赵破阵的狂妄自大,在酒席上斩杀了他,由此使得自己的军队逐渐强盛起来。
C.杜伏威率部转移到丹阳后,提拔任用有名望的人,大力修整器械,减轻赋税,废除殉葬法,显示了自己的治理才能。
D.杜伏威归降太宗后,凭借自己的才能受到优厚礼遇,但后来受到朝廷猜忌,最终被高祖赐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祏数攘羊以馈之,姑有傅焉,因发其盗事。
(2)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
(3)闻伏威兵少而轻之,遣使召伏威,请与并力。(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海陵许氏南园记
欧阳修
高阳许君子春,治其海陵郊居之南为小园,作某亭某堂于其间。许君为江浙、荆淮制置发运使,其所领六路七十六州之广,凡赋敛之多少,山川之远近,舟楫之往来,均节转徙,视江湖数千里之外如运诸其掌,能使人乐为而事集。当国家用兵之后,修前人久废之职,补京师匮乏之供,为之六年,厥绩大著,自国子博士迁主客员外郎,由判官为副使。
夫理繁而得其要则简,简则易行而不违,惟简与易,然后其力不劳而有余。夫以制置七十六州之有余,治数亩之地为园,诚不足施其智;而于君之事,亦不足书。君之美众矣,予特书其一节可以示海陵之人者。
君本歙人,世有孝德。其先君司封丧其父母,事其兄如父,戒其妻事其嫂如姑。衣虽敝,兄未易衣不敢易;食虽具,兄未食不敢先食。司封之亡,一子当得官,其兄弟相让,久之,诸兄卒以让君,君今遂显于朝以大其门。君抚兄弟诸子犹己子,岁当上计京师,而弟之子病,君留不忍去,其子亦不忍舍君而留,遂以俱行。君素清贫,罄其家赀走四方以求医,而药必亲调,食饮必亲视,至其矢溲亦亲候其时节颜色所下,如可理则喜,或变动逆节,则忧戚之色不自胜。其子卒,君哭泣悲哀,行路之人皆嗟叹。
呜呼!予见许氏孝悌著于三世矣。凡海陵之人过其园者,望其竹树,登其台榭,思其宗族少长相从愉愉而乐于此也。爱其人,化其善,自一家而形一乡,由一乡而推之无远迩。使许氏之子孙世久而愈笃,则不独化及其人,将见其园间之草木,有骈枝而连理也,禽鸟之翔集于其间者,不争巢而栖,不择子而哺也。呜呼!事患不为与夫怠而止尔,惟力行而不怠以止,然后知予言之可信也。庆历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庐陵欧阳修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见许氏孝悌于三世矣著:显著
B.君清贫素:吃素食
C.则忧戚之色不自胜:能承受
D.能使人乐为而事集:成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作某亭某堂其间冰,水为之,而寒
B.治海陵郊居之南为小园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凡海陵人过其园者燕赵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
D.自一家形一乡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许氏宗族具有“孝悌美德”的一组是()
①为之六年,厥绩大著②衣虽敝,兄未易衣不敢易③君抚兄弟诸子犹己子④而药必亲调,食饮必亲视⑤其宗族少长相从愉愉而乐于此也⑥使许氏之子孙世久而愈笃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子春擅长调度和运转,他在担任江浙、荆淮制置发运使的时候,对征收赋税的数目了如指掌,对运送物资的路程及交通状况也非常清楚。
B.只要能把握复杂事情的主要方面,事情就会变得简单,从而容易开展,并且不会违背事理,也能让人更省心力。作者认为许子春就是这样做的。
C.许子春有孝悌的美德。他服侍哥哥、嫂子如同父母;抚养侄子如同自己的子女,他心系生病的侄子,虽家境清贫,仍四处求医问药,细心护理。
D.许氏宗族的孝悌美德对海陵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者对此也给予肯定,他认为许氏宗族的孝悌美德不仅会影响到人,还会影响到物。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先君司封丧其父母,事其兄如父,戒其妻事其嫂如姑。
(2)久之,诸兄卒以让君,君今遂显于朝以大其门。
(3)事患不为与夫怠而止尔,惟力行而不怠以止,然后知予言之可信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璜,字廷实。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济南知府。猾吏舞文,积岁为蠹。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汉庶人①牧场久籍于官,募民佃。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阅七年,政绩大著。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瑾诛,复职。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寻调山东。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 斋粮,帝许之,璜力争得免。曲阜为贼破,阙里林庙在旷野,璜请移县就阙里,从之。擢工 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以边警改理畿辅②戎备。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用监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嘉靖元年进尚书。刘谨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中旨令③仍旧。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磺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诏营后父陈万言第,估工值六十万,磺持之。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璜言:“二臣无与,乞罪臣。”帝不听。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侯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
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廉如故事。璜有干局,多智虑。事棼镨,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既去,人争荐之。十一年召复故官,未上卒。赠太子太保,溢庄靖。(节选自《明史·赵璜传》)
[注]①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照。②畿辅:国都附近的地方。③中旨令:皇帝白宫廷发出的亲笔命令。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调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庶人牧场久于官籍:登记
B.巡抚朱钦事坐:因,受牵连
C.诏营后父陈万言第:府第宅院
D.中官不敢挠,故得其职举:被举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逐吏代之置之地,拔剑撞破之
B.帝即位,斥予民作《师说》贻之
C.璜请特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不如善遇之
D.万言诉帝此非孟德之田周郎者乎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赵璜体恤民生的一组是
①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②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
③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④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
⑤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⑥二臣无与,乞罪臣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璜治理政务政绩卓出。任职济南时,不良权贵,保住了农户租种的牧场的土地。
B.璜烙尽职守,担任左侍郎时,能大胆裁减内廷开支,缩减皇室的工程造价。
C.尽管赵璜没有听从朝廷大臣的意见依然辞职、但朝廷对他的车马供应仍按旧例。
D.赵璜很有才干,在他人为纷乱错杂的事件观望惊讶时,他能立即找到处理的办法。

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
(2)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咱安,再请贷。
(3)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李顺,字德正,赵郡平棘人也。顺博涉经史,有才策,知名于世。始光初,从征蠕蠕。以筹略之功,拜后军将军。
世祖将讨赫连昌,谓崔浩曰:“朕前北征,李顺献策数事,实合经略大谋。今欲使总摄前驱之事,卿以为何如?”浩对曰:“顺智足周务,实如圣旨。但臣与之婚姻,深知其行,其性果而不慎于去就,不可专委。”世祖乃止。初浩弟娶顺妹,又以弟子娶顺女,虽二门婚媾,而浩颇轻顺,顺又弗之伏也。由是潜相猜忌,故浩毁之。及克统万,世祖赐诸将珍宝杂物,顺固辞,唯取书数千卷。世祖善之。至京论功,以顺为给事黄门侍郎,赐奴婢十五户,帛千匹。又从击赫连定于平凉。三秦平,迁散骑常侍,进爵为侯,加征虏将军,迁四部尚书,甚见宠待。崔浩恶之。
顺凡使凉州十有二返,世祖称其能。而蒙逊数与顺游宴,颇有悖慢之言,恐顺东还泄之朝廷,寻以金宝纳顺怀中,故蒙逊罪衅得不闻彻。浩知之,密言于世祖,世祖未之信。太延三年,顺复使凉州,及还,世祖曰:“昔与卿密图,期之无远。但以顷年东伐,末遑西顾,荏苒之间,遂及于此。今和龙既平,三方无事,比缮甲治兵,指营河右,扫荡万里,今其时也。卿往复积岁,洞鉴废兴,若朕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顺对曰:“臣畴日所启,私谓如然。但民劳既久,未获宁息,不可频动,以增劳悴。愿待他年。”世祖从之。五年,议征凉州,顺议以凉州乏水草,不宜远征。与崔浩庭诤。浩固执为宜征。世祖从浩议。及至姑臧,甚丰水草。世祖与恭宗书以言其事,颇衔顺。后谓浩曰:“卿昔所言,今果验矣。”浩曰:“臣之所言,虚实皆如此类。”初,蒙逊有西域沙门昙无谶,微有方术。世祖召顺令蒙逊送之京邑。顺受蒙逊金,听其杀之。世祖克凉州后,闻而嫌顺。凉土既平,诏顺差次群臣,赐以爵位。顺颇受纳,品第不平。凉州人徐桀发其事。浩又毁之,云:“顺昔受牧犍父子重赂,每言凉州无水草,不可行师。及陛下至姑臧,水草丰足。其诈如此,几误国事。不忠若是,反言臣谗之于陛下。”世祖大怒,真君三年遂刑顺于城西。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相猜忌潜:私下
B.未西顾遑:空闲
C.比甲治兵缮:保养
D.颇顺衔:怀恨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又弟子娶顺②顺议凉州乏水草
B.①诈如此②孰能讥之乎
C.①顺又弗伏也②蚓无爪牙
D.①真君三年遂刑顺城西②知名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顺得到世祖宠待的一组是
①李顺献策数事,实合经略大谋
②今欲使总摄前驱之事
③迁散骑常侍,进爵为侯,加征虏将军,迁四部尚书
④顺固辞,唯取书数千卷
⑤浩知之,密言于世祖,世祖未之信
⑥卿昔所言,今果验矣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顺喜欢读书,有才能与谋略,跟从世祖四处征战,多次得到封赏,十二次出使凉州,对凉州的地理情况了如指掌,然最终因贪贿枉法丧身。
B.世祖征讨赫连昌时,想让李顺总领前锋人马,因为崔浩的反对而作罢,从此李顺与崔浩两人私下里相互猜忌,崔浩经常在世祖面前诋毁李顺。
C.世祖派尚书李顺出使凉州,经常向李顺了解凉州的情况,寻找时机要灭掉凉州。但李顺贪财,被凉州重金收买,他怕受贿之事暴露,以凉州“乏水草”为由,极力反对进攻凉州。
D.在是否征讨凉州的问题上,崔浩力主西征,世祖最终采纳崔浩的意见,亲自率兵攻打凉州,很快攻下了凉州的都城,他见凉州水草丰盛,方知李顺说的都是假话。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臣与之婚姻,深知其行,其性果而不慎于去就,不可专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民劳既久,未获宁息,不可频动,以增劳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顺颇受纳,品第不平,凉州人徐桀发其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为知县。时方修律例,大学士朱轼荐其才,世宗召见,命察赈直隶。乐亭、卢龙两县报饥口不实,华倍增其数。怡贤亲王与朱轼治营田水利,至永平,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王器之。寻授平山知县,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
怡贤亲王奏以华理京南局水利,华度真定城外得泉十八,疏为渠,溉田六百亩,先后营田三百余顷。滏阳河发源磁州,州民欲独擅其利。自春徂秋,闭闸蓄水,下游永年、曲周滴涓不得。时改州归直隶,以便控制。华建议仿唐李泌、明汤绍恩西湖遗规,计板放水,数县争水之端永息。华又以北人不食稻,请发钱买水田谷运通仓,省漕费,民得市稷黍以为食,从之。
调江苏苏州,会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负课千二百余万,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巡抚怒曰:“汝敢逆旨耶?”对曰:“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役,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上裁,乃称诏书意。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造册请奏。时朝廷亦闻江南清查不善,下诏切责,如华言。
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于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上意解,命往陕西以知府用。署肃州,佐经略鄂尔泰屯田事,凿通九家窑五山,引水穿渠,溉田万顷。以忤巡抚被劾罢官。乾隆元年,起福州知府,调漳州。颇好长生术,招集方士,习丹家言,复劾罢归。数年卒。
(选自《清史稿•循吏二》,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形势:河流状况。
B.以前在平山发粟事。以前:从前,以往。
C.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部居:分门别类。
D.次第造册请奏。次第:依照顺序。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B.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C.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D.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华心怀百姓,做事敢于担当。他去检察赈灾事宜,发现乐亭、卢龙两县上报饥荒人口不实,就增加了一倍的数额;在平山闹灾时,来不及等上级同意,就开仓济民。
B.童华尽职尽责,管理有方。他在治理水利时,把泉水疏通为渠,灌溉了六百亩田地;采用正确的办法解决民间纷争,因地制宜,节省开支,方便百姓。
C.童华刚直敢言,不媚上官。任职苏州,他反对巡抚附和朝廷强征拖欠赋税的做法,并极力建议缓期清查,最终巡抚采纳了他的建议。
D.童华不畏权贵,仕途不顺。当受到李卫谗毁时,他敢于为自己辩解,得到世宗理解;他一生官场数度起伏,晚岁终老田园。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
(2)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