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认为:“(19世纪末)在南美洲……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南美各国的规划混乱 B.南美各国的外贸发达
C.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 D.南美大陆的地广人稀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自1868年至1895年,中国棉花出口不断增加,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汉水流域的四大集中种植区。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业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
C.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D.近代以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探寻中国经济政策演变之路”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研究成果时,附了两幅描绘生产民俗的河北剪纸,借以说明中国古代的某种经济形态,同时他们还引用了与这一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言论。这些言论不应包括

A.“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B.“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
C.“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 D.“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

A.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
C.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科学革命不仅改变物质世界,也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受下图这部著作影响而产生的是

A.人和人性开始从宗教和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理性分析人类社会成为潮流
C.主张“优胜劣汰”的达尔文主义广泛流传
D.微观粒子世界的探索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

年份
GNP总量(10亿美元)
GNP增长率
失业率%
1930
90.4
-12.3
8.7
1933
55.6
-4.1
24.9
1935
72.7
10.9
20.1
1938
84.7
-6.3
19.0


——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
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
C.新政并没取得明显的效果
D.新政时期的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