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经济政策演变之路”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研究成果时,附了两幅描绘生产民俗的河北剪纸,借以说明中国古代的某种经济形态,同时他们还引用了与这一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言论。这些言论不应包括
A.“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B.“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 |
C.“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 | D.“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之处主要在于二者的
A.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
B.方式:组建团体、出版刊物、武装斗争 |
C.支持者:开明地主士绅和爱国知识分子 |
D.影响: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今天很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一审终审制度等几乎都来源于
A.古印度法 | B.古埃及法 | C.古希腊法 | D.古罗马法 |
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实际上是建立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基础上的”。得出这种结论的理由不包括
A.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受政治权利 |
B.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 |
C.奴隶和外邦移民无政治权利 |
D.工商业活动者均享有公民权 |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评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 |
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
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请问,这题算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A.年龄在资源分配上的重要性 | B.古代中国人数学理论水平的提升 |
C.个人的地位由经济活动决定![]() |
D.宗法分封制的分配权利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