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990年和2001年全国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单位:万平方千米)比较,据此回答20~22题。
| |
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 |
全国水蚀面积 |
东部10省水蚀面积 |
中部10省水蚀面积 |
西部12省水蚀面积 |
风蚀面积 |
| 1990年 |
367 |
179 |
13 |
62 |
104 |
188 |
| 2001年 |
356 |
165 |
9 |
49 |
107 |
191 |
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植树造林 ②退耕还湿 ③遥感技术提高 ④耕地面积扩大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④ |
水蚀面积有所扩大的是
| A.东部地区 | B.中部地区 | C.西部地区 | D.南部地区 |
我国风蚀地貌广布的地区主要位于
| A.青藏高原 | B.西北地区 | C.东北地区 | D.南方地区 |
下列工厂均属于动力指向型的是
| A.制糖厂、水果罐头厂 | B.服装厂、石油化工厂 |
| C.卫星制造厂、电子装配厂 | D.炼铜厂、炼铝厂 |
读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图(图7),完成25~26题。

影响宝钢区位选择的主导条件是
①接近原料、燃料地②廉价劳动力多③靠近消费市场④水陆交通便利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鞍钢和宝钢的布局变化说明
| A.原料地和燃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增强 |
| B.交通不再是工业区位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 |
| C.劳动力的数量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仍然很强 |
| D.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增强 |
广州市是珠江三角洲最大的工业中心,近年来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日本本田、日产和丰田三家最具影响力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已集聚广州,与落户广州周边地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广州汽车产业集群。读资料完成23~24题。汽车生产的集聚说明
①具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才会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
②该地区汽车生产的集聚涉及生产上的联系和空间上的联系
③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
④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
工业联系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汽车产业的集聚有哪些优势
①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②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③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④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
⑤减少当地的环境污染⑥相互竞争,求得发展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⑤⑥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⑥ |
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
①外向性②开放性③内向性④封闭性
|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产生影响的是
①城市交通网的结构②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③城市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
④城市中文化设施的数量⑤城市居民受教育的程度⑥城市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
| A.①④ | B.②⑥ | C.③⑤ | D.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