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自2003年开始,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材料二:我国首批建设的4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浙江镇海、浙江岱山已投放使用,山东黄岛、辽宁大连将在2008年前陆续竣工。同时,第二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也在规划中。
材料三:2002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分布图。
(1)中国进口的原油主要来自
A.欧洲 B.非洲 C.东南亚 D.中东
(2)根据材料一判断
A.2003年起,我国原油生产量居世界第二
B.我国自2003年开始进口原油
C.我国石油消费量与生产量之差居世界第二
D.我国每年进口的原油数量居世界第二
(3)首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共同区位是 ;这样布局的原因是什么?
(4)建设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重要意义是 。
A[海洋地理]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海域油污严重的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某年1月,一艘油轮经印度半岛南端附近海域时发生石油泄漏事故,在洋流作用下,水面上的油膜向偏_____________方向漂流。洋流对石油污染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原因是_______。
(4)如果从A海区到B海区航行,从洋流角度考虑是(顺流、逆流)航行,其原因是。
B.【环境保护】
全球环境问题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使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群,上图中A、B、C代表的环境问题在整个环境问题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被认为是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全球三大环境问题的名称。
A ____;B ____;C ____。(3分)
(2)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该主题体现了的环境观。简述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措施____________。(3分)
(3)请结合上图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必要性是,合作的途径是_______。 (4分)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图。
材料二:太湖平原与东北平原农业相关要素比较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两个工业区的区位条件。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沪宁杭工业区所在的长三角被称为“鱼米之乡”,材料二中长三角太湖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年平均气温存在很大差异,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湖平原每公顷土地谷物年产远高于东北平原,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沪宁杭工业区是产业转移的一片热土。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沪宁杭工业区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2 分)
(1)丙地区自然带为 带,其成因主要是。
(2)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处到丁处自然带分布特征是 ,其形成因素主要有、 。
(3)在甲、丁两处东侧山地,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表现有 、 、 等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图是M岛地形略图,降水分布图及农业地域类型图。读图回答问题(13分)
(1)M岛所处的半球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岛的降水时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岛的降水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岛降水量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社会经济因素是______________。
(6)乙为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与甲地农业地域类型不同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分析回答
材料一:1983~1985年非洲经历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干旱。从北到南有34个国家遭受大旱,其中24个国家发生饥荒,1亿多人口受到饥饿的威胁。这次饥荒被联合国称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
材料二: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
(1)非洲多旱灾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
(3)分析A、B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