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若干天后,应该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___的培养液取出“目的菌”,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_______________。
(4)接种到固体培养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划线法接种时要转动培养皿在三个方向上划线,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后出现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继续筛选。
(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
(6)下列分离微生物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能分离出真菌
B.在缺氮的培养基中,能分离出硝化细菌
C.在培养基中添加伊红与美蓝染料,能选择出大肠杆菌
D.在缺氮的培养基中,能分离出圆褐固氮菌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被放大50倍。
(2)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比原来少个,看到的每个细胞的面积是原来的倍,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
(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转动,使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至物像清晰。
(4)如图是显微镜下一叶肉细胞细胞质流动物像图,大圆环表示液泡,箭头表示细胞质流动方向,右侧小黑圆表示细胞核,则实际上细胞核位于________(左侧、右侧、中央),细胞质流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顺时针、逆时针)。
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症状,以致死亡。该外毒素为环状肽,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中含有游离的氨基__________个,游离的羧基__________个。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个氨基酸组成的,该化合物含有________个肽键。
(3)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________种,其中有________个氨基酸的R基相同
(4)填写虚线框内结构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
(16分)下表列出了教材中部分实验的材料、实验条件和观察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
材料 |
实验条件 |
观察内容 |
A |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
清水、苏丹Ⅲ染液、50%酒精溶液 |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
B |
人口腔上皮细胞 |
甲基绿-吡罗红染液 |
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C |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
解离液、0.3 g/mL蔗糖溶液、清水 |
质壁分离及复原 |
D |
洋葱根尖 |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
E |
菠菜叶 |
丙酮、层析液 |
滤纸条上的色素带 |
(1)A组实验中脂肪颗粒被染成_________;B组实验细胞核被染成_____色,细胞质被染成____色。
(2)C组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做D组实验时,应选择图甲________(填编号)处细胞为材料。某同学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乙图所示图像,此视野中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过少,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多选)
A.视野选择不合适 B.取材时间不合适
C.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D.解离时间不合适
(4)E组实验中,如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操作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除了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外,最可能的原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人们对果蝇的遗传及变异做了较充分的研究。人们研究发现,Y染色体含有几十个基因,如果果蝇的刚毛、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 ______定律。让刚毛果蝇与截毛果蝇杂交,后代中,雌果蝇全为刚毛,雄果蝇全为截毛,则亲本的杂交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 (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这一杂交过程。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遗传问题:
Ⅰ.豌豆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请回答:
⑴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
⑵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
Ⅱ.水稻的高杆对矮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现有纯合高杆抗病和纯合矮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代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得到如下结果: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66:9:9:16。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3)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遵循/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4)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5)F2代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了,具体发生在时期。
(6)有人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假说:
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4:1:1:4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
预期结果:。
某研究者用非洲爪蟾性腺为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非洲爪蟾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⑴上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_;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_______。
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___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2)如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可能看到甲、丙、丁同时期的细胞,却无法看到和乙细胞同时期的细胞,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实验,结果如下:
(注:孕酮属于类固醇激素,是孕激素的一种。)
由实验一可得出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
由实验二可得出推论: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称为“促成熟因子”,这种“促成熟因子”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孕酮在实验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