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学者感叹:竟然有儒者固守旧说,不了解社会变化,仍将工商业看成末流,并有压抑工商业的主张。该学者认为工业原本就受到古代圣王肯定,商业又能帮助生产者流通物品,二者都是根本。这一思想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战国战乱频繁,经济倒退,才会提倡工商以改善民生 |
B.魏晋庄园经济妨碍商业活动,有识之士提出改善意见 |
C.隋唐胡商![]() |
D.明清工商业虽然发达,仍有士人对工商业者怀有成见 |
中国近代“实业救国”的道路之所以行不通,主要是因为()
A.“实业”往往被发动政权所垄断 | B.科技水平严重滞后 |
C.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 D.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
“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左边的一组火花图反映了早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民族火柴业的力量源泉,也是支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指的是()
A.抵制洋货,盲目排外 |
B.不择手段,追求利润 |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
D.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
假设你是一位19世纪70年代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
A.重工业 | B.轻工业 | C.农业 | D.军事工业 |
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 B.封建王权的强化 |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 D.上层建筑的变化 |
下列措施,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一项是()
A.秦朝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
B.西汉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
C.西汉初,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
D.西汉初,政府对商人“重租税以困辱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