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罗斯福首次竞选总统与德国希特勒竞选建立纳粹政权大约在同一时期。面对同一背景,两人提出了一项共同的因应诉求。此项诉求最可能是( )
A.政党轮替执政 | B.实行民主政治 | C.解决经济危机 | D.建立集权政治 |
《辛丑条约》规定:“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镇,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
A.武力震慑 | B.文化侵略 |
C.严刑惩凶 | D.心理征服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一特权最早开始于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 B.《北京条约》 |
C.《天津条约》 | D.《马关条约》 |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中国的国门被列强打开 |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
C.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太平天国推行乡官制,设总制与监军两级,多由太平军文官担任,监军以下乡官全由当地人担任。时人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中也承认:“到处遍立乡官,是我民尽为贼助。”这表明乡官制
A.推动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巩固 | B.赢得了当地开明士绅的支持 |
C.提高了太平天国的行政效率 | D.分化了清朝内部的统治力量 |
下列对太平天国《资政新篇》评价正确的是
A.推动了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解放 | B.体现了历史发展潮流 |
C.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 D.根除了农民阶级的局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