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美国(1917年前)都经历了崛起的过程。探讨近代以来世界大国的兴起过程,可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益的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上古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而没有全球性大国。15世纪、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
材料二: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或欧洲的55%—60%。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它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材料三:美国在19世纪已经具有世界经济大国的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从现在起到2030年或2050年,美国将是惟一的世界领导国,这是毫无疑问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材料一中“15世纪、16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先后成为大国”主要得益于哪些活动?
(2)材料二中“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英国崛起的政治因素是什么?“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它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局面何时因何事而结束?
(3)材料三中“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的美国,到二十世纪50年代为维持其世界大国地位,对外采取了哪些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材料一 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
任何条件。
——【意】杜黑《制空权》(1921年)
材料二不管如何,今后作战,陆海空军,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要取得制空权。
否则,什么仗也打不下来。
——1979年邓小平
材料三海湾战争后,美国国防部在论述“空中优势和制空权”问题时指出:“在未来对付拥有军事高技术装备之敌的冲突中,争夺制空权的战斗将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伊拉克军事机器的命运,将使人们几十年都难以忘却。”
(1)结合20世纪的战争,举出“制空权”成功运用的范例。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制空权”理论。
材料: 南北朝后期,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尤其是均田制实行后,中小地主势力增长。
隋唐时期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革新政治、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在选官制度上进行了变革。
文帝废除维护门阀贵族地位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587年)设“志行修
谨”、“清平干济”两科。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王朝开始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人才高下。
唐代科举于进士科外,复置秀才、明经、瞬岳、明字、明算等多种。学馆的生徒可
以直接报考,不在学的自行向州、县报考,合格后再由州县送中央参加考试,应试者以进士、明经两科为最多。考试的内容,进士着重于诗赋和时务策,明经则着重于儒家经典的记诵。主持考试的,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以前一直是吏部考工员外郎;以后归礼部掌管,也有临时由皇帝委派中书舍人等清要官主持的。
——摘编自杜非《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选官制度变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选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选官制度的改革和隋唐繁荣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
![]() |
![]() |
![]() |
圆明园遗址 |
开平矿务局 |
大生纱厂产品棉纱 |
近代中国妇女服饰 |
研究世界经济史和社会史的Clark教授认为: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从大的方面看,世界人均GDP在1800年前的两三千年里基本没有变化,工业革命之后才逐渐上升。微观方面,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以及文化内涵都有本质性的大变革。 ——摘编自《历史大数据: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历史》 |
请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对Clark教授观点的微观方面加以论证。
请考生在27、28、29、30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
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材料二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
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
政权架构与运行机制是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分官阶为九品??中书令门下侍中及尚书令皆为三品官。若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奉侍皇帝。故就官职名义言,这三个官原本都是内廷官。中书主发令,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它是在一个大国对雅典民主原则的再现,“雅典人小规模实行过的,美国将大规模推行。”
——周琪《美国对西方近代民主制的贡献》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三省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这样设置官职的目的。
(2)结合雅典民主制的特点,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