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废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的见解。其中甲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见解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内涵。如果把它们对应起来,正确的是
A.甲——儒,乙——法,丙——道 |
B.甲——儒,乙——道,丙——墨 |
C.甲——道,乙——儒,丙——法 |
D.甲——道,乙——法,丙——儒 |
《礼记》说:周公“制礼作乐”。关于“礼”和“乐”说法错误的是 ()
A.“礼”的建设,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主框架 |
B.“礼”有尊崇上天和先祖的内容 |
C.“乐”以其艺术美使得讲究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具有了征服人心的感染力 |
D.“礼”和“乐”的使用,适用于当时的整个社会阶层 |
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是()
①金属器具的使用②贫富分化的产生③文字的成熟④城的出现⑤礼制的初步形成
A.①②④ | B.②④⑤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④⑤ |
“自雍、乾后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政府矣。”对“隐然执政”的准确理解是
A.草拟政令 | B.发布政令 |
C.监察百官 | D.传达圣旨 |
面对近代化的浪潮,晚清统治者实施改良,其结果是:( )
A.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
B.摆脱了政治上的被动局面 |
C.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D.并未从根本上触动专制主义皇权 |
下列各项,出现在元代的是
A.划全国为25个省级行政区 | B.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
C.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 D.废丞相制、设立三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