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傅斯年曾言:“我们存而不补,这是我们对于材料的态度;我们证而不疏,这是我们处置材料的手段。材料之内使他发现无遗,材料之外我们一点也不越过去之说。”傅的观点是
A.不应该补全史料 | B.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 |
C.不应该解释史料 | D.应该坚持过去之说 |
图所示两幅形势图反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变化趋势是
A.从侧重反帝到侧重反封建 | B.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 |
C.从农民运动到资产阶级革命 | D.从局部抵抗到全民族抗争 |
“闽之海外有台湾……初为颜思齐问津,继为荷兰人窃据……(后)归于圣代,入版图而输赋税。”这里的“圣代”是指
A.汉朝 | B.唐朝 | C.元朝 | D.清朝 |
晋商票号取名讲究,如“日升昌”、“合盛元”、“协同庆”、“大德通”等。这些票号名称的内涵不包括
A.兴旺发达的诉求 | B.放眼世界的胸怀 |
C.诚实守信的理念 | D.和气生财的寓意 |
现存的青岛琅琊台刻石上刻有记述秦朝皇帝功绩的文字,它是我们了解秦史的
A.间接证据 | B.旁证材料 | C.原始史料 | D.转手资料 |
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
B.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
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