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寿彝指出:“直到晚唐五代时期,火药才被作为自觉的和有意识的研究对象。”这一转变的主要推动因素是 ( )
A.古代中国政府对科技理论的重视 | B.战争的需要 |
C.人们对火药基本性质的了解 | D.对外交流的发展 |
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假如图中的F1 为阻力,F2 为动力,其中F1 >F2 的情况出现于()
A.1895-1913 年 | B.1914-1919年 |
C.1927-1937年 | D.1945-1949年 |
《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 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 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在华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 |
B.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下列诗句中,能恰当形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 | B.小荷才露尖尖角 |
C.忽如一夜春风来 | D.无可奈何花落去 |
下表(表中数据为1863—1912年的企业个数)所反映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办的特点,正确的是()
上海 |
广东 |
江苏 |
天津 |
江西 |
浙江 |
四川 |
山东 |
湖北 |
河北 |
46 |
101 |
30 |
2 |
5 |
10 |
5 |
3 |
3 |
10 |
山西 |
北京 |
安徽 |
福建 |
广西 |
辽宁 |
内蒙 |
湖南 |
吉林 |
陕西 |
6 |
6 |
9 |
3 |
2 |
4 |
1 |
1 |
3 |
1 |
A. 投资规模大,资金多
B.轻工业发达
C.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
D.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