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书 何 易 于
孙 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 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 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筦①,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②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③,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 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绵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绵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是。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 曰:“传符④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交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如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⑤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注】①筦,同“管”。榷筦,指对某些物资实行专卖管理。②刬:同“铲”。③常赋:指按规定要交纳的赋税,与临时增收的苛捐杂税相对。④传符:古代官员、使者外出,按品级给券由各地驿站供应食宿、车马。⑤膺命:承受皇帝诏命。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夺:丧失,耽误。 |
B.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厚:增加。 |
C.改绵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 视:和……一样。 |
D.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道:道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以易于挺身为民
以勇气闻于诸侯
B 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
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D为指白枉直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易于亲为刺史挽舟,是对刺史不理政务、游春扰民的否定与谴责,不卑不亢的回答显示了他的人品、智慧和勇气。纵火焚诏一事则显示了他的刚正与爱民。 |
B.本文还概述了何易于助民治丧、尊老问政、立遣竞民、为政简约等情况,使人物形象更趋完整、丰满。 |
C.邑民责问孙樵何易于“考止中上”的原因,听了孙樵的解释,邑民心悦诚服,微笑着离去。 |
D.本文详略交叉,虚实相应,事理相连,情理相生,将一个普通县令的政绩、遭遇放到全国官吏的横断面上来考察,放到漫漫历史长河中来评述,平实朴素而又举重若轻。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2)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阮籍传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踽,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已,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以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欲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悦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坏府舍屏障坏:毁坏 |
B.直言穷矣,举声一号穷:尽 |
C.口不臧否人物臧否:批评 |
D.乃赍酒挟琴造焉造:赠送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的名士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任何时候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
B.文中写阮籍常常借酒醉远祸、自求东平相旬日而还以及对“杀父乃可”的妙解,表现出他在险恶环境中的生存智慧。 |
C.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给以白眼,也因此受到他们的痛恨;而对于不拘礼教者则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
D.文章对阮籍“母终”时的表现和对裴楷、嵇康、嵇喜的不同态度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对其“不拘礼法”的个性印象深刻。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跂:踮起脚 | B.假舆马者假:利用 |
C.锲而不舍锲:雕刻 | D.而绝江河绝:断绝 |
下列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线词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C.蟹六跪而二螯 | D.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
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B.君子生非异也 |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下列对文意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
B.本文作者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体现。 |
C.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如“积善成德”。 |
D.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之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诚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拘,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释]①城旦:古代徒刑,此处作“徒刑”苦役的代称。②屏(bǐng)居:隐藏行踪而居。③锾:古代重量单位,一锾等于六两。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自歌以偿之 偿:回报 |
B.尝一夜博赌千金立尽 尽:完 |
C.公子盍叩之 叩:询问 |
D.因辞去,不复通 通:通信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 B.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谨拜表以闻年且九十 |
C.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之解之 | D.皆能尽其音节 |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吾其还也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母亲贞丽与阳羡陈贞慧交往密切,李姬被陈贞慧收为养女,李姬深受他们影响,也有侠义之心,聪明有才智,还略知诗书,能辨识士大夫贤佞。 |
B.李姬对侯生一片真情,希望侯生要始终做个才学与品行皆优的人,侯生失意远行之际,置酒送行,唱《琵琶》词、说蔡中郎事告诫他。 |
C.侯生在金陵之所以能保持清白的名声,是与李姬的规劝分不开的,正是由于李姬的及时规劝,侯生才断绝了同佞人阮大铖的交往。 |
D.李姬不仅“侠而慧”,有辨识力,能明辨贤佞,而且忠于爱情,有忠贞气节,不为田仰的权势、重金所动,不愧是歌伎中的奇女子。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2)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
(3)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旧唐书·杜甫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第:考中 |
B.谷食踊贵踊:物价上涨 |
C.无能刺谒刺:刺探 |
D.武虽急暴,不以为忤忤:忤逆,抵触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杜甫“恃恩放恣”的一组是
①尝凭醉登武之床②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③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④严武过之,有时不冠
⑤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⑥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A.①④⑥ | B.①②④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出身于官宦家庭,但是他的仕途却不是很顺利。天宝年间,玄宗认为他是个奇才,召见他来考试文章才学,他献上了《三大礼赋》。 |
B.安禄山之乱时,杜甫追随肃宗到河西地区,并主动请求率领军队讨伐安禄山,肃宗皇帝答应了他。 |
C.杜甫性情褊狭急躁,气量小,这与他多遭离乱、仕途不顺、亲人离世、老来无依有很大关系。 |
D.严武去世后,新任成都守将郭英乂性情粗鲁,不易接近,杜甫就去投奔高适。后又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以躲避战乱,刚到江陵,江陵又发生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2)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3)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