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课题组成员在研究“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下课题时,帚要查阅以下一些书籍,下列关于这些书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天演论》提出了世界上最早关于进化论的思想 |
B.《海国图志》是魏源以《瀛环志略》为基础写成的 |
C.《新民丛报》是改良派与革命派论战的主要阵地 |
D.《民报》首先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据此分析,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内在的用意”主要是
A.通过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 |
B.适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 |
C.通过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 |
D.继承前代制度,适当创新 |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于葵丘会盟,盟约中提出: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该盟约反映了各诸侯国
A.积极拥戴周天子 | B.维护宗法统治秩序 |
C.互相协作促进统一 | D.走上了和平共处之路 |
1798年,英国人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主张通过饥饿、限制结婚及战争等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1957年,鉴于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和人口状况,马寅初在广泛调查和科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下列有关马寅初“新人口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有着明显区别 |
B.针对建国初期人口的快速增长而提出 |
C.体现计划经济特点,适应建设客观需要 |
D.第一时间被采纳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
俾斯麦用强权帮助普鲁士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一时许多与他有关的现象出现:因俾斯麦曾拿香肠说法律,故早在统一过程中就有了“俾斯麦香肠”及以此为主题的漫画(如下图);就连统一后颁布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也有人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俾斯麦牌香肠
A.德国具有明显专制主义传统 |
B.俾斯麦获得肯定有其必然性 |
C.俾斯麦始终掌握着帝国实权 |
D.德国统一提高了其国际地位 |
詹姆斯•密尔(James Mill)和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父子是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两人一致认为,印度社会缺乏演进的能力,需要被英国统治才有前途,并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造福印度人民的政府。这说明了()
A.密尔父子的自由主义者身份为假,实为殖民主义者 |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由自由主义向殖民主义阶段过渡 |
C.工业革命背景下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存在紧密关系 |
D.印度实际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殖民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