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而采取的措施是:
A.设沿海开放城市 | B.设经济技术开放区 |
C.设沿海经济开放区 |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
C.工业革命的开展 |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
央视3套播出的《歌声飘过30年(1979—2009)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很吸引眼球。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其中的是
A.《我是公社小社员》 | B.《春天的故事》 |
C.《走进新时代》 | D.《在希望的田野上》 |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
C.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 D.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
1915年,在巴拿马泛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张裕公司生产的白兰地、红葡萄酒、雷司令等产品荣获金质奖章。当时以张裕公司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下列有关“短暂的春天”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结果 |
B.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酿酒业 |
C.受到当时政治革命的推动 |
D.使中国民族工业逐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一书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
A.《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 | B.《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
C.《辛丑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