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教材必修一146页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材料三: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2)美国实施“冷战”政策有何具体表现?
(3)材料三中所说的“新的格局尚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美国能否建立单极世界?谈谈你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状况示意图
材料二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
——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材料三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明“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的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社会转型期的改革往往影响深远。下面是不同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认识与见解。
①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商君遗礼仪,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②1898年章太炎时任《昌言报》主笔,发表《商鞅》,认为:(秦统一)“非赢政之能,乃商鞅变法之功”,秦行商鞅法,坚持“法治不变”,“奋六世之余烈,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中。”]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国实施商鞅变法的必要性。(6分)
(2)你赞同上述哪一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均摘自《道德经》
材料二克己复(合)礼(规范)为 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自《论语》
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摘自《论语》
材料四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摘自《道德经》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材料二中孔子强调的所谓“礼”的实质是什么?
(2)概括材料三、四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1)依据材料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25分)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他们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做漫长的黑液,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项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骑马的刺吗?……一切享有天然权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摘自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社会存在着人们共同利益的“公益”,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人们都要遵守契约。他主张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他提出,当统治者撕毁社会契约时,人们有权推翻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启蒙思想家们说的“漫长的黑色”指封建制度,其具体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理性的阳光”中的“理性”?
(2)材料二中伏尔泰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其思想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孟德斯鸠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其思想对西方政治理论有何影响?
(4)归纳材料四卢梭中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近代西欧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