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工农武装起义中,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

A.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830年,一位法国人发明的缝纫机获得专利,尽管这种缝纫机是用木头制作的,运转缓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应用于军用制服生产。这表明当时(

A.

制服生产实现了科学化管理

B.

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

C.

机器生产全面取代了手工劳动

D.

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

18世纪,一些欧洲学者试图探讨人类生而具备的共同特征、社会的起源、宗教的起源,以及人种差异的性质和原因等问题,从而促进了西方人类学的形成。这体现了(

A.

这些学者对人类起源学说的颠覆

B.

这些学者对人类知识系统的重构

C.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内在联系

D.

人文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相互影响

6世纪末开始,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北方族群大批涌入拜占庭帝国,为使新移民与原住民族和平共处,拜占庭皇帝不得不在新颁布的法律中吸收前者的某些习惯法。据此可知(

A.

斯拉夫人促进了大陆法系的形成

B.

北方族群文化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C.

习惯法逐步成为罗马法的主要部分

D.

拜占庭帝国的立法文化具有包容性

1993年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 11050.9 万公顷,比1978年减少 1007.8 万公顷。农村社会商品的零售总额达到 6417 亿元,比1978年增长 6.9 倍。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

经营体制改革的推进

C.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D.

乡镇企业的大量出现

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农民不愿对同宗同姓的地主展开斗争,认为“卖命不卖姓”。随着土地改革深入,农民中逐渐流行“天下农民是一家”“庄稼人向着庄稼人”的说法。这反映出土地改革(

A.

改造了农村基层组织结构

B.

推动了农村宗族观念消亡

C.

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D.

改变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