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尚有相对而言的独立性和抗御蒋的实力及脾性’,蒋张二人形式上是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实质上却是‘平等的同盟关系’,‘中央无法强迫张学良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一观点旨在说明( )
| A.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激化了中日民族矛盾 |
| B.张学良对东北三省的沦陷负有一定的责任 |
| C.张学良是一个实权派和真正的抵抗主义者 |
| D.中国军队对日本即将发动的侵略战争作了充分准备 |
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最基本的相同点是 ()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节制资本 |
| C.打倒列强,除军阀 | D.平均地权 |
新三民主义能够成为实现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新三民主义 ()
| A.明确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
| B.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 |
| C.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
| D.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共建议 |
.孙中山曾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其中“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指的是 ()
|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 C.民生主义 | D.民主主义 |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当时孙中山所提出的“办法”主要是指 ()
| A.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 B.主权在民,民族平等 |
|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的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三民主义 ()
| A.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 B.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 |
| C.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 D.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