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这里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 B.石器锄耕 | C.铁犁牛耕 | D.个体农耕 |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内容制度初具规模。关于这一制度变迁的原因、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劳永逸地![]() |
B.使古代中国到达了皇权专制的最高点 |
C.有力地加强了明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 D.是明初统治者汲取前代历史经验的结果 |
“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据此,较为合理的推论是()
A.金文的起源可能和祖先崇拜有关 | B.刻铭于鼎可能是古代祖先崇拜的普遍形式 |
C.不足以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 | D.宗法制度是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
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④ |
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
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中心力量的挑战”。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至今稳定 |
B.其他中心力量包括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等 |
C.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指的是苏联解体 |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已经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