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这里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 B.石器锄耕 | C.铁犁牛耕 | D.个体农耕 |
19世纪末中国某地人民自发签署了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
| A.香港 | B.台湾 | C.东北 | D.钓鱼岛 |
1899年,某国向英俄等国提出照会,该照会规定“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现行税率征收关税。”该照会应该是
| A.日本要求在华开设工厂并获得减免税收权 |
| B.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
| C.日本要求划分势力范围 |
| D.德国邀请英俄干涉日本还辽 |
日兵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与当地民众发生激烈冲突,…在帝国政府军的默许下,联军纪律已非往昔,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以下说法与史料中的事件不符合的是
| A.该联军是八国联军 |
| B.联军的根本目的是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 |
| C.北京抵抗民众不少是太平天国民众 |
| D.清政府在该战争后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
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投资这一举动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 A.《北京条约》及协商关税条款 |
| B.《马关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
| C.《辛丑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
| D.《南京条约》及“最惠国待遇”条款 |
《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材料中的观点:
| A.正确揭示了战争爆发的根源 |
| B.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
| C.严重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 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战争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