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A.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对敌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国民党正规军进入上海前,首先到上海的是属于军统系统的忠义救国军。接下去就是“鸡鹰满天飞,饿虎就地滚”,前者是指由重庆乘飞机前来的接收大员,后者是指原来潜伏上海而此时公开出面趁火打劫的“地下工作人员”。上海市民痛心疾首地问道:“难道这就是天亮了吗?”材料所述这一现象发生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时期北伐部队进入上海
B.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逼近上海
D.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进驻上海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共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民主”出现频率最高时的主要的原因是()

A.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B.重庆谈判确立了实现和平建国的方针
C.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D.全面内战爆发后,和平民主呼声高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