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哭泣的昆虫
徐 鲁
法国作家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活着的时候,他饱尝生活的贫困和来自人世间的歧视与偏见的滋味,而唯一能够给他带来温暖与安慰的,是他所钟情的昆虫世界。
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雷翁村的一个农家,贫穷的乡村生活并没有给他的幼年送来玫瑰花,可是,慷慨无私的大自然,却给这个天真的纯朴的孩于送来了鸟巢、蘑菇、蟋蟀,以及白鹅、牛犊和绵羊等等。他小时候对花草虫鸟一直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当他一心惦记着一只小鸟的时候,他往往是非要亲眼看见鸟巢、鸟蛋和大张着小黄嘴的鸟娃娃不可,说什么也得看。
整个中学阶段,小法布尔家因为生计所迫,几次迁居,飘泊不定。15岁那年,他报考一所师范学校被正式录取。毕业后,他进入一所中学当上了一名教师。
有一次,他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课间休息时,他在一堆石头上突然发现了一个精巧蜂窝。仿佛是电光一闪似的,他自幼年起就十分感兴趣的,而且一直保留在心灵中的那个昆虫生活的一角,一下子被照亮了!
那一瞬间,他觉得,自己的“虫心”就像一窝正在晒着太阳、睡着午觉的小山鹑,被一位偶尔走过的行人一下子给惊醒了,纷纷张开了晶亮的超羽。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为昆虫书写传记和生命史的人。他觉得,他从小时候筑开始憧憬的,“可以用尊姓大名,向田野大舞台上成百上千的演员们,向田边小道旁或成百上千冲我们张开笑脸的小花们,热情致意”的时候,已经来临了。
这一年,他还不到20岁。
他知道,要想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先把自己当作昆虫中的某一种,在十分冷酷和相当复杂的生存环境中抗争、奋斗,就像他写到过的蝉儿,要想获得阳光下的欢乐,必须首先忍受黑暗的地底下的苦工和劳役。
在漫长的教师生涯中,法布尔坚持自修,直到取得了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同时,他利用所有业余时问,一丝不苟地进行动植物观察记录,废寝忘食地致力于发现和揭示昆虫的生存真相。
某些“科班出身”的生物学权威对他怀有偏见,使他在人世间缺少知音,但他可以向他
的昆虫们倾诉衷肠。
他写道:“我亲爱的虫子们,一旦你们因为做不出被人称道的事而说服不了那群财大气粗的人,我就会出来说话,会这样告诉他们:你们剖开虫子的肚子,我却是活着研究它们;你们把虫子当作令人恐惧或令人怜悯的东西,而我却让人们能够爱它;你们是在一种扭、拽、切、剁的车间里操作,我却是在蓝天之下,听着蜂鸣音乐从事观察……你们倾心关注的是死亡,我悉心观察的是生命……”
1879年法布尔的《昆虫记》第一卷问世。他把第一篇颂歌,献给了一种许多人也许没有什么好感的昆虫——食粪虫。他沿用古埃及人对这种昆虫的尊称,称之为“圣甲虫”。
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充分尊重与热爱,去描写昆虫世界,去发现那些神奇、美妙的生命的奥秘,去赞美和讴歌那些仁义、高尚的生命的尊严与含义。他相信,无论是在黑夜中的草丛里,还是在雨水之后的泥土下,都闪烁着奇异的人性的光芒。
他观察到,一只蝉儿,从小小的蝉卵到幼虫发育成熟,要在黑暗的地底下生活四年时间。而它破土而出,爬到绿树上高歌的时间,却只有短短的五个星期。
在秋夜的月光下,他悉心倾听那情趣盎然的“荒石园”里的蟋蟀的音乐会……
1915年11月,严冬即将来临的时候,离他92岁生日只差一个月了,这位终生与昆虫为伴,并且以昆虫为琴弦拔响了人类命运的颤音的巨人,安然而逝。
他死的时候,在他亲手建造起来的一座昆虫们的乐园——“花石园”里,那些尚未冬眠的昆虫,都在黑暗的角落里哭泣。它们用各自生命的鞘翘,为它们这位共同的老朋友合奏了一支安魂的乐曲。
(《散文选刊》2009年第10期,有删改)
开头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我亲爱的虫子们……我悉心观察的是生命……”这段话蕴含着法布尔怎样的情感?
“他相信,无论是在黑暗中的草丛里,还是在雨水之后的泥土下,都闪烁着奇异的人性的光芒”一句中,“奇异的人性的光芒”具体指什么?          
为什么文章纪念法布尔却以“哭泣的昆虫”为题目?请谈谈你的理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受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看,道家是反对音乐的。究其实质,他们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思想,如白居易、陶渊明、欧阳修、苏轼等。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后来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雅”、“清淡”是琴乐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B.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C.伯牙面对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明白成连先生要他体会的正是这种天人交融、人琴合一的意境。
D.古琴作为“圣人之器”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恰恰是对这一点最好的论述。

下列对“古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而“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庄子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的追求正好合拍。
D.儒家主张人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所以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B.文章首先阐明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论述了古琴的内在韵味以及演奏时应有的规范,深入地阐述了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C.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唐代薛易简在《琴诀》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文化的内涵“清淡”的原因,作者引用有关诗文,增强了说服力。

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22题各3分,第23题4分,共10分)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壽”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讨钱。
“你回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
写出划线句的作用。

“我”为什么决计明天就要走?

选文对祥林嫂进行了哪些直接描写?写出了她怎样的境遇和心理状态?试举例分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题目。
与航空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不同,飞机上的黑匣子(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却是上世纪60年代的发明。50年虽然在可靠性等方面不断改进,但原理一直没有大变化,有时搜寻非常困难。
为了便于能在空难事故发生后迅速被找到,黑匣子通常会被漆成醒目的橘红色或是火红色。黑匣子包括两部分,飞行数据记录仪(FDR)和舱声录音器(CVR)。这两个部件通常也不安装在一起,以波音客机为例,飞行数据仪通常被安装在机位的顶端,舱声录音器则安装在飞机机尾右侧、距货舱门1米左右的位置。这样的位置设计,是为了保护和降低两个部件同时受损的概率。
FDR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大型飞机上的固态存储器可追踪700多个参数,保存25小时的飞行数据。CVR不仅记录机组人员之间的对话以及他们与塔台的对话,还记录可向调查人员提供关键线索的背景噪音,但通常只能保存两小时的驾驶舱声音记录,并循环录制。
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ping”信号,共发射30天,然后电池就没电了。2009年法航447航班失事后,黑匣子未能及时找到。一直到2011年4月,无人深潜器发现了大西洋底4000米处的飞机残骸,进而从残骸中起获了黑匣子。
近年,关于黑匣子更新换代的呼声越越高,其中呼声最高的“云匣子”,是利用“云”技术,把原本记录在黑匣子中的数据通过卫星实时传输到地面。以便更好地进行事故调查,也有助于搜寻失踪飞机的下落。研究人员表示,既然航空公司有越越多的机上带宽供乘客上网甚至是下载电影,那么分出一部分带宽传输实时GPS数据应该也不是难事。
另一项改进技术俗称“飞匣子”。不同于原有的黑匣子,“飞匣子”(自动弹射飞行记录仪)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从飞机上弹射出,弹射的时机由专门的飞行监控计算机决定。弹射出的设备可以避免飞机坠毁时受到的巨大冲击,也不致受到事故后发生的火灾影响。设备落入海中后会浮在水面上,相比沉入水底的黑匣子,搜寻的难度降低了不少。不过,该项技术的成本较高,每个约10万美元。
下列关于黑匣子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飞机上的黑匣子自上世纪60年代发明以来,虽然在可靠性等方面不断进步,但原理却没有变化,有时搜寻非常困难。
B.黑匣子分为两部分,FDR和CVR,通常不是安装在一起,比如波音客机是将FDR装在机位的顶端,CVR装在机尾右侧、距货舱门1米左右的位置。
C.大型飞机上的固态存储器能保存25小时内FDR记录下的各种飞行数据,而CVR通常只能保存两小时的声音记录。
D.2009年法航447航班没有在失踪30天内找到黑匣子,直到2011年才由无人深潜器在大西洋底发现飞机残骸并起获黑匣子,使飞机失事原因得以大白天下。

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与航空业日新月异的其他科技发展相比,发明于上世纪60年代的黑匣子技术已明显落后了,近年,关于发展黑匣子技术的呼声越越高。
B.“云匣子”,是利用“云”技术,把原本记录在黑匣子中的数据通过卫星实时传输到地面,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事故调查,也有助于搜寻失踪飞机的下落。
C.“飞匣子”能在紧急情况下自动从飞机上弹射出,而且落水后能漂浮于海面上,这样可以保护飞行数据的安全,同时亦降低了搜寻难度。
D.由于飞机上带宽以及资金等众多条件的限制,虽然需求很迫切,技术也已相对成熟,但距离“云匣子”或“飞匣子”真正投入应用,也许还要相当长的时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只取千灯一盏灯
乔忠延
江南水乡的众多古镇,我独钟千灯。于是,坐飞机,乘汽车,赶去寻访。
千灯果然有灯。清水滋润的河边是一条古旧的石板街,就在那石板街边的店铺中间,有一座古屋,里面陈列着很多的灯,据说,真够上千盏了。那些灯有陶捏的,有瓷质的,有铁铸的,有铜制的。品类众多,造型各异,几乎每一盏灯都闪射着人们心灵中智慧的光芒。
无疑,千灯在江南水乡里是亮色独具的。然而,我追溯的却不是这聚合起来的文物拼盘。流动的河水,飞翘的屋檐,都能够标示本土文化的辉泽。流动的河水名为尚书浦,因为曾经疏浚河道的是明朝尚书夏元吉,尚书名气就不小了,可他手下主事的一位官员竟然是比他名气还要大的海瑞。这河流岂可小瞧!凝固的屋檐也不弱,他的羽翼下名人辈出,有江南丝竹的首创者、陶渊明的后裔陶岘,有世人尊为昆曲鼻祖的顾坚,有明代的抗倭英雄陈先锋,还有昆山市出自南宋的第一位状元卫泾……”·一个小镇,孕育出这么多的人杰精英,实属罕见。更罕见的是,明清以来考中的进士居然多达35人!
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令人陶醉,也令人叩问:是否千灯这方水土当真不凡?当真有千盏明灯映着人们的心智?我远道造访,莫非就是奔这智慧的明灯来的?其实不然。我倾心的是石板街最南端的一座院落。屋舍不能算阔大,花园不能算精巧,陈设不能算豪华,不要说和山西的乔家、常家等大院相比,即使和周庄的沈园,同里的退思园相比也有差距。然而,就是这个院落令我顶礼膜拜,因为这里走出了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文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顾炎武。
顾炎武原来叫继坤,改名炎武是因为清兵南下,社稷将倾,为了抵御外侵,他决心投笔从戎,抗击敌寇。只是,寡难敌众,失败后他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北国。然而,他立定志向,誓不叛明,决不屈膝为官。顾炎武四处游走,严谨治学,撰出《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著作,成为名声显赫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
在我眼里,一位思想家不在于他的著作有多么繁富,学说有多么缜密,如果缺少了独具慧眼的发现,缺少了照亮心灵的光色,那只能是平庸的再造或翻版。不要说他笔下那浩瀚的论著,就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具有晴天霹雳的震惊效应,它照亮了我愚暗的心扉,给了我新的启迪。我知道这不是他的原话,这话是梁启超为之合成的。他的原话是:“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时光逝去数百年了,我坐在书斋轻轻掀动《日知录》,当字行里跳出这段话时,眼睛竟亮得如电光闪射,神魂竟震撼得如惊雷炸响!我把顾炎武尊为补天者,他要补的天是仁爱的苍穹,道德的星空。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我走进尚书浦畔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华光迸射,心胸亮堂得少见。。是的,仁爱是天,一旦失去仁爱,人和兽还有何种差别?若是世道真的沦为“率兽食人,人将相食”,那可是最为恐怖的灾难啊!这灾难不是天塌,其危害甚于天塌;不是地陷,其危害甚于地陷。要免除这人为的天塌地陷有何良策?顾炎武已明确指出:“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是的,匹夫有责,匹夫履责,才会民风和洽,才会其乐融融,才会重现尧天舜日的美景。
顾炎武点起了一盏灯,一盏熙亮人心的明灯!顾炎武就是一盏灯,一盏闪烁在中华大地的思想明灯!我在千灯的清流秀水边徘徊,我在千灯的老街故宅里追溯,寻访的就是顾炎武这盏明灯。我不敢贪婪,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带走顾炎武这一盏!
(有删节)
题目中“千灯”一词有什么含义?(5分)
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结合文本内容及现实,谈谈作者为什么在“千灯”中只取顾炎武这一盏明灯。(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假如人类是“六指"
杨孝文
进化生物学家至今也不十分清楚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四足动物)为何每只手长有5根手指。如果我们拥有6根手指,那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怎样?或者说,额外的一根手指对我们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额外的一根手指能够让我们更轻松地完成一些任务,如演奏更复杂的乐器,提升打字速度,抓握物体时也更为牢固。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家克里夫·塔宾是专门研究脊椎动物肢体发育的,他表示:“更宽大的手能够让人成为更出色的篮球选手。不过,手的灵巧性基本上由拇指和食指决定,额外多出或者少一根手指并不会对手的灵巧性产生太大影响。”
多出一根手指的最大影响应该是在数学方面。如果人类的每只手拥有6根手指,现在的计数系统将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我们之所以采用l0进制,人类学家认为这与我们拥有l0根手指有关。阿拉伯数字的英文“digit”同时也有手指的意思。如果人类拥有12根手指,那么l2进制将是最自然的一种选择,10进制则完全无法想象。
人类在数学、语言或者音乐方面的很多成就,都是在人类文明采用一种最自然的表达方式之后实现快速进步的。美国人类认知研究专家马克·查齐兹举例指出:“我们的阅读能力取决于字母的形状。字母的形状逐渐演化成看起来最自然的一种形态,能够强化我们的视觉——物体——识别系统,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我们处理语音的能力源自于语音进化成一种非常自然的形态,即听起来像我们所在自然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声音。”同样,l2根手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数学能力。毕竟12要比l0更为复杂。我们的大脑选择何种计数系统将对我们的数学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额外的手指被视为一种出生缺陷,名为“多指畸形”,这是一种遗传错误。自然选择并没有“惠及”额外的手指,使其永久存在,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额外的手指并没有赋予人类任何进化优势。如果人类一定要拥有第6根手指,这根手指一定从腕部长出,作为额外的一个拇指。这是数量极少的六指四足动物的一种标准形态,例如熊猫。熊猫的最小手指远侧长有一根与拇指类似的“手指”,它是腕骨的延伸,帮助熊猫抓握竹子。
塔宾提出了一项理论,解释动物王国的每肢五指(趾)原则,他将这一原则称之为“肢体定律”。肢体定律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源自于计算机网络的节点原则,用于预测基于身体大小的最佳肢体数量。根据这一定律,如果肢体相对于身体来说较长,最理想的肢体数量为6个(例如昆虫);如果相对较短,数量则越多越好(例如千足虫)。如果将手指视为手部的肢体,这一肢体定律同样适用。考虑到手指需要拥有适当的长度,才能轻松弯向手掌,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显然是5根。所以说,5根手指是进化的结果,是最理想的手指数量。
神经学家弗兰克·威尔逊曾对手与大脑的关系进行几十年的研究,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权威。在他看来,6根手指显然“太多”。现代假肢工程研究显示,机械手无论是3根还是4根都能拥有和5根手指一样出色的性能。他说:“如果要在4根和6根手指之间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4根。”
(摘编自《百科知识》)
下列关于“额外的一根手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额外的一根手指能演奏更复杂的乐器,提升打字速度,抓握物体时也更为牢固,总之,对某些事情,完成起来会更轻松。
B.额外的一根手指能使手掌更为宽大,这对某些体育运动项目会有作用,如篮球,更宽大的手能让人成为更出色的选手。
C.额外的一根手指对手的灵巧性产生不了影响,这是因为手的灵巧性基本上由拇指和食指决定,和手指的多少没关系。
D.额外的—根手指可能引起数学上的变革,会将10进制,改变为l2进制,这对人类的数学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额外的一根手指是一种遗传错误,被视为一种生理缺陷,因为这个额外的手指并没有赋予人类任何进化的优势。
B.如人类一定要拥有第6根手指,这根手指一定从腕部长出,作为额外的一个拇指,但自然选择从来没让第6根手指存在。
C.长有额外的一根手指是极少数量的四足动物的一种标准形态,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比如,熊猫就长有这样的“手指”。
D.假肢工程研究显示,机械手只需3根或4根就具有出色的性能。根据这个研究可以说明,人类不需要额外的一根手指。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分)

A.数学计数采用10进制,这与人类拥有10根手指有关,这个说法符合人类文明采用最自然的表达方式的人类学理论。
B.“肢体定律”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人们根据这个方程式利用计算机技术验算出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是5根。
C.如果将手指视为手部的肢体,根据塔宾的“肢体定律”,手指需要拥有适当的长度才能轻松弯向手掌,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显然是5根。
D.神经学家弗兰克·威尔逊通过对手与大脑之间关系的几十年的深入研究,得出了人类拥有6根手指并不是很理想的结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