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学校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用完全培养液培养了一批长势相同的大豆幼苗,并以这些大豆幼苗为实验材料,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请根据下列具体实验情况回答相关问题:
(1)取30株大豆幼苗随机均分成A、B两组放到完全培养液中培养,随后又对两组幼苗分别进行了如下处理:A组添加高浓度的KNO3溶液;B组注射“呼吸阻断剂”。A组植株根尖成熟区细胞可能发生     现象;B组植株对K+的吸收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2)将数量不等的大豆植株幼苗随机移栽到 5 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地块,每一地块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

地块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地块植株数
20
40
60
80
100
荚果数/植株数
8.3
6.8
3.9
2.7
2.1
每个荚果中种子数
3.0
2.9
3.2
2.9
3.0

①请用生态学原理解释“地块植株数”、“荚果数/植株数”两个统计项目中数据产生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
②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要全面调查了解5 地块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查。
(3)取50株大豆幼苗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种植于不同的地块中。一段时间后,甲组叶片出现发黄现象,乙组叶片生长正常。为了查明原因,同学们运用课本中的相关实验进行了探究,最后证明:甲组叶片发黄是由于叶绿素含量减少所致。请你根据下列要求,把同学们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①实验原理:略
②实验步骤:(简要叙述操作过程即可)
a选取甲组适量发黄叶片、乙组相同部位相同质量的正常叶片;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群落的主要类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假设某植物是雌雄异株植物,属XY型性别决定,有阔叶和窄叶两种叶型,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将此植物的阔叶雌植株与窄叶雄植株杂交,所得F1代雌株雄株均是阔叶。F1代雌雄植株间杂交,所得F2代雌株全是阔叶,雄株有阔叶和窄叶两种叶型。据题意回答:
(1)该植物叶型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该植物叶型的基因(用B或b表示)位于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3)理论上,F2代雄株阔叶与窄叶两种类型个体数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
(4)若某园艺公司欲通过一次杂交就培育出在幼苗期能识别出雌雄的此植株,则应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的植株做父本,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杂交后代幼苗中,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的植株是雌株。
(5)假如控制该植物茎高矮的基因(用A或a表示)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此植物高茎阔叶雄株和矮茎窄叶雌株杂交,所得F1代雌株全为高茎阔叶,雄株全为高茎窄叶。F1代雌雄植株杂交,所得F2代中,高茎阔叶雄株和高茎阔叶雌株所占比例一共是_____________。
(6)现有一株该种植物的高茎植株,如何检测其是否是纯合体?用遗传图解表示。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某植株体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①,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2)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②,其基因A、a、B、b分布如图,一个这样的细胞产生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概率是。若产生基因组成为AaB的精子,其原因最可能是减数时)期,染色体分配异常。
(3)图③是另一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此图对应于图④中的段。该动物体细胞中有条染色体,减数分裂中可形成个四分体。
(4)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同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5)上图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写编号);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等的是(写编号)。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侵染细菌②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2)该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图甲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若测定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乙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 ()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图乙中锥形瓶内的营养成分是用来培养。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中;若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中。

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已知黑颖(基因B)和黄颖(基因Y)为显性。但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请分析回答:
(1)亲本的基因型是。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B(b)与Y(y)的遗传遵循
(2)F2中白颖基因型是,黄颖基因型有种,黄颖占所有非黑颖总数的比例 是
(3)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基因型为时,后代中的白颖比例最大,占总数的

下图一是某同学所画的某种哺乳动物在不同分裂过程中某些时期的部分染色体分布示意图,下图二表示另一同学观察同种种哺乳动物某组织切片时,记录的两个处于分裂期细胞内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所示细胞均处于对应分裂过程中的期,其中细胞的下一个时期可对应图二中的B细胞,图二中的A细胞可能与图一中细胞染色体分布规律相同。
(2)若将某个细胞的所有DNA全用32P标记,培养在不含任何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让其进行连续分裂,检测时发现一个处于图一甲时期的细胞中没有任何放射性,则在产生该细胞前至少经历了次有丝分裂。
(3)图二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数量,综合AB分析两个细胞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量,可知该组织切片取材于动物的(填组织器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