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诗歌等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回答15、16题。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群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徒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下为北京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它反映了

A.外国列强占领北京和扶植傀儡政权
B.“预备立宪”实行和皇族内阁建立
C.民权平等的体现和民初政局的混乱
D.帝制的倾覆和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通讯工具的进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唐朝人程晏在《内夷檄》中说:“四夷之民,长有重译而至,慕中华之仁义忠信,虽身出异域,能驰心于华,吾不谓之夷矣。”材料说明当时()

A.文化认同是区分“夷、夏”的关键 B.唐朝人抛弃了“夷夏”观念
C.儒家文化得到周边民族的广泛认同 D.周边少数民族主动归顺唐朝

20世纪初某学者在评价某一艺术时说:“它也象印刷术一样通过一种技术方法来大量复制并传播人的思想产品。它对于人类文化所起影响之大并不亚于印刷术”。该艺术是( )

A.电影艺术 B.雕刻艺术 C.绘画艺术 D.电视艺术

有学者指出:“在二战后的格局下,虽然西方仍时时存在颠覆苏联之心,但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这说明战后新格局( )

A.主要体现苏联等国家的意志 B.便利于东西方间的和平共处
C.有效维护了东方国家的利益 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应是( )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

“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耕作技术。”出现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斯大林模式确立时期 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