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人认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社会生活的变迁,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你认为观点对吗,为什么?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年来,我国实施文化 “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国际文化市场。回答下列问题。
甲:建议我国设立政府资助动画出口项目。邀请一些国家的专家为动画样片打分,评选出适合国外观众欣赏口味的动画选题,这样可以避免政府资助的盲目性。
(1)运用哲学知识,说明政府邀请国外专家评选样片,是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做法。
乙:甲的建议很好。如果政府资助动画出口,还应吸收国内专家学者参与决策,听取他们的意见。
(2)结合乙的观点,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政府为什么应该吸收专家学者参与决策。
丙:我对政府资助动画出口的建议有异议。我认为应给动画产业以“自由”,把动画出口问题都交给市场来解决,这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就是市场自由化、贸易自由化。
(3)运用《经济生活》以及《经济学常识》的知识辨析丙的观点。
丁:美、日、韩等动画大国拿到国际市场上的许多作品,都是能代表他们民族形象的东西。动画创作者成长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创作心理不免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练好内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前提。
(4)结合丁的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弘扬和培育民精神,对于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材料一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断做出重要指示和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保增长、促民生、调结构”的主题,展现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一项项措施迅速出台,最终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1)、运用唯物论分析我国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的原因。(9分)
(2)、结合材料信息,从辩证法角度谈谈我国在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取得的宝贵经验。
材料二 大学生就业的几大心理误区:“谈就业色变、不敢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高不成、低不就、宁肯啃老也不愿意接受待遇差的岗位、体力劳动是不体面的、经不起失败的打击”
(3)、从价值观的角度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就业指导。

材料一: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汽车生产能力的提升,家庭轿车正在走向平常人家。目前我国家庭轿车需求量等于全球年产量。最近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城镇家庭中大约有2600万户有购车的欲望,这相当于全球汽车厂商一年的总产量。
(1)、请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我国家庭轿车消费增长的原因。
材料二: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今后几年,城镇每年净增就业人口300多万,农村尚有1亿左右富余劳动力,社会就业压力大。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破解我国就业难题?

2010年,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芝加哥博物馆馆长利比·莫哈尼在谈到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时候说:“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参加了这次世博会。当时大家坐火车和汽车前来。一个巨大的吸引人的景象就是电,当时在很多偏远地区还没有电,所以来到世博会看到一座在灯光中闪闪发光的白色城市,本身就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景象。”
(1)这次世博会体现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简述这些成果对人类生活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举办世博会的国家,有“动漫王国”之称。全国有440家动漫企业,其中359家位于东京,30人以下的企业占了60%以上。动漫制作过程的各环节,大多由不同企业完成(图14)。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本动漫已经突破了民族、国家和语言的障碍,为世界广泛接受。

(2)概括日本动漫产业的主要特点。
世博会是展示全球多元文化的大舞台。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300多个充满创意的展馆,举办国家馆日、国际组织荣誉日活动,上演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带来的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上海世博会是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合作的好机遇。
(3)如果你去游览上海世博会,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

某班同学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性学习。甲组同学收集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信息。
表3我国“三大需求”对经济的贡献率

注:目前世界各国“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消费约为60%,投资约为30%,出口约为10%。

(1)上述图表各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并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在甲组同学探究的基础上,乙组同学认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完善体制机制。
(2)请你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社会投资尚未跟进,居民消费后劲不足,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外需萎缩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全国水泥需求的极限值仅为18亿吨,但水泥产能高达28亿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的传统发展方式依旧制约经济发展等。丙组同学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
(3)请你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